泉州实验中学
2023~2024
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初三年化学试题
(
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60
分钟
)
温馨提示:请认真作答,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K-39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年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联合制碱法的
“
碱
”
指的是
A
.纯碱
B
.小苏打
C
.火碱
D
.熟石灰
2
.
“
神箭冲碧宇,天和傲苍穹
”
。在飞船太空舱里,常用铁酸镍(
NiFe
2
O
4
)作为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转化为氧气。铁酸镍属于
A
.氧化物
B
.酸
C
.碱
D
.盐
3
.浓硫酸与蔗糖发生作用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中,蔗糖分子发生了变化
B
.过程
①
白色固体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C
.过程
②
固体体积膨胀,与产生大量气体有关
D
.将浓硫酸滴到
pH
试纸上,可测其酸碱度
4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进行化学实验的基础。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扇闻浓盐酸
C
.滴加
稀盐酸
D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5
.《天工开物》记载
“
石灰淹苗足
”
,利用了中和反应的原理。下列应用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A
.用盐酸除去铁锈
B
.用纯碱和熟石灰制取烧碱
C
.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D
.用氨水
(NH
3
·H
2
O)
处理废水中的硫酸
6
.科学实践小组制作
“
叶脉书签
”
,需要将选好的叶片置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除去叶肉,保留叶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以用氯化钠溶液替代氢氯化钠溶液
B
.制作
“
叶脉书签
”
的过程,主要利用氢氯化钠的强腐蚀性
C
.对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是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是一个吸热过程
D
.对叶脉漂洗后滴加无色酚酞,变成红色则说明氢氧化钠已漂洗干净
7
.如图所示,在打磨后的两种金属片上滴加不同的溶液,金属
M
上仅
③
处有现象,金属
N
上仅
⑤
处无明显现象。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依次为
A
.铁、
M
、银、
N
B
.
N
、铁、
M
、银
C
.铁、
N
、
M
、银
D
.
M
、铁、
N
、银
8
.下列关于科学实验中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
.在某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
.某溶液用
pH
试纸测试,对照标准比色卡,
pH
约为
10
,该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
.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无蓝色沉淀,说明恰好完全反应
9
.
NaCl
是重要的资源,其应用与生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应用
①
操作的主要步骤为:计算、称取、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B
.应用
②
在制备
NaOH
的过程中,水参加了反应
C
.应用
③
制得的
NaHCO
3
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
.生产中提纯粗盐时可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除去
Mg
2+
10
.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取样于试管中滴加
酚酞,再滴加氯化钡溶液
(
呈中性
)
,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加氯化钡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
b
、
c
三点所对应的溶液都为红色
B
.
a
点对应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氢氧化钠
C
.若
b
点对应溶液颜色为红色,则这瓶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D
.取
a
点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共
70
分。
11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
《本草纲目》记载,杨桃具有去风热、生津止渴等功效。经测定酸杨桃的
pH
为
1.35
,甜杨桃的
pH
为
1.81
,其中酸性较强的是
(
填
“
酸杨桃
”
或
“
甜杨桃
”)
。
(2)
《念奴娇》中
“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
描写了雨后的植物。
“
山染修眉新绿
”
说明雷雨过后,土壤中多了可溶于水的硝酸盐,大自然为植物补充了
肥
(
填
“
氮
”“
磷
”
或
“
钾
”)
。
(3)
《石灰吟》中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精炼描绘了石灰石煅烧的过程,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
。
(4)
赭石为一种中国传统药物,可
“
平肝潜
阳、凉血止血
”
,在《本草纲目》中对其有
“
赭,赤色也
”
、
“
苦、寒、无毒
”
的描述,根据上述性质,其主要成分可能为
(
填标号
)
。
a
.
Fe
2
O
3
b
.
CuO
c
.
NaCl
d
.
Fe
3
O
4
12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土壤酸碱性是土壤重要的化学性质,影响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土壤的
pH
对部分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见图
1(
条带越宽,吸收率越高
)
。
土壤酸化会造成大量营养元素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合理施用石灰类物质
(
包括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等
)
能够调节土壤酸碱性。用石灰石改良酸性土壤的原理见图
2.
农作物秸秆制成的有机物料也具有一定修复酸性土壤的能力。科研人员研究添加等量
(
添加量为
10g/kg)
不同植物物料后土壤
pH
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见图
3.
植物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了
试卷解析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泉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化学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试卷Word文档在线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