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
2024
年中考
历史
模拟卷(
新疆
专用)
0
6
(考试时间:
60
分钟
试卷满分:
75
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
Ⅰ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
Ⅱ
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Ⅰ
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
)
1
.小明买了一本《山海经》,书中描述史前古人类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最能支持书中描述内容的是(
)
A
.有关古人类影视作品
B
.马克思关于史前社会的论述
C
.商代青铜铭文的记述
D
.古人类遗存中大量灰烬堆积
2
.相传,禹治水有功,被人们称
“
大禹
”
;战国后期,李冰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成
“
天府之国
”
;汉武帝在位时,亲临现场,堵塞住黄河水患;三国时期,马钧改进汲水工具,制成翻车。对以上史实概括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
)
A
.中国历史悠久
B
.中国古代统一与分裂交替出现
C
.重视农业是中国的传统
D
.水患一直是国家安全的威胁
3
.内乱犹如洪水猛兽,往往会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毁灭。
“
八王之乱
”
就是一场内乱,它造成的后果是(
)
A
.加速了西周的灭亡
B
.加速了东周的灭亡
C
.加速了西晋的灭亡
D
.加速了东晋的灭亡
4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其实质是(
)
A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B
.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
C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D
.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
5
.明中后期,城镇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据此可知(
)
A
.城市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B
.商业繁荣助推文学发展
C
.市民文化水平显著提高
D
.完整的文学体系已形成
6
.有学者认为,
19
世纪,英国主张的国际系统和清朝所主张的对外系统,都有非常强大的自我中心主义,英国讲贸易,清朝想维持自己的朝贡体系;英国不愿意从清朝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清朝不愿意从英国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这加速了战争的爆发。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A
.两国的互不理解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B
.英国欲打开中国市场加速鸦片战争爆发
C
.大部分中英官民没有从鸦片战争中警醒
D
.林则徐虎门销烟导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
7
.颜炳罡在《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提到:戊戌变法倡导博爱、平等、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材料主要强调了戊戌变法(
)
A
.是近代化探索的起步
B
.仍然停留在学习器物层面
C
.客观上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D
.有利于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8
.某处
纪念馆的功绩柱上书写着
“
首传马列播真理,照亮神州启明星;领导五四导航向,开创历史新纪元;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奠核心。
”
这个功绩柱书写的是(
)
A
.毛泽东
B
.李大钊
C
.林祥谦
D
.周恩来
9
.
“
民国十五年,有一支军队势如破竹,席卷湖南,进入湖北,占领武昌,又沿长江东下,攻占江西南昌。
”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太平天国起义
B
.北伐战争
C
.红军长征
D
.淮海战役
10
.中国共产党自
1921
年诞生到
1949
年建国,前
后走过了四十八年的革命历程,其间,先后经历了
“
日出东方
”
(
1921
年)、
“
星火燎原
”
(
1927
年)、
“
力挽狂澜
”
(
1935
年)、
“
灯塔指引
”
(
1945
年)、
“
进京赶考
”
(
1949
年)五个关键阶段。其中
“
灯塔指引
”
指的是(
)
A
.实行国共合作
B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
.开辟井冈山道路
D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1
.英国学者罗伯特
·
奥内尔在《清长之战》中说:
“
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
”
他旨在强调抗美援朝战争(
)
A
.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
B
.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
C
.改变了我国落后的面貌
D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12
.
2013-2020
年,我国新增造林面积
7.7
亿亩,完成森林抚育
10.1
亿亩,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
23.04%
。
“
十三五
”
以来,全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
880
万公顷,昔日的
“
沙进人退
”
变成了如今的
“
绿进沙退
”
。以上内容践行的新发展理念是(
)
A
.创新
B
.协调
C
.开放
D
.绿色
13
.阿拉伯帝国强盛时期,哈里发不仅广泛搜集、翻译古希腊、波斯、印度的文献典籍,将来自西
方和中东的天文医学知识传向东方,还将中国和印度的科学文化知识,如造纸术、印度数字等传播至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由此可知
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新疆专用)06.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