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基础练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
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陶行知,安徽歙县人,教育家。主要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
B.
《谈创造性思维》的作者是罗迦·费·因格
C.
《怀疑与学问》的作者是顾颉刚,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作家。
D.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常用的论证方法有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
2.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术家如罗丹,是一面造石像,一面崇拜自己的创造。(举例论证)
B.
慧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我们岂可以自暴自弃呀!(引用论证)
C.
活人的塑像和大理石的塑像有一点不同,刀法如果用得不对,可以万像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则一笔下去,画龙点睛。(对比论证)
D.
我承认就是东山樵夫也有些微的创造作用—为泰山剃头理发,只是我们希望不要把我们的鼻子或眉毛剃掉。(道理论证)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谈创造性思维》片段,完成各题。
①“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
dì
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②可以说,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那些条件呢?
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
zī zī
不倦地
jí
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这种情况
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
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④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
chí zhī yǐ héng
地进行各种尝试。
⑤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
含解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02基础练(原卷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