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安徽省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二)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30
分。
1
.
经考古发现,在距今
5300-4300
年的良渚遗址中,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有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的精美玉器,和其他普通墓葬形成鲜明对比。这反映了( )
A.
原始农业兴起与发展
B.
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
C.
分封制度下等级森严
D.
当时已进入奴隶社会
2
.
著名学者金克木在《风流汉两年》中写道:“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加上了软件。”对材料中的“硬件”和“软件”解读正确的是( )
A.
分封制、推恩令
B.
郡县制、独尊儒术
C.
行省制、盐铁专卖
D.
丞相制度、军机处
3
.
如图所示坐具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北方少数民族引入内地。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具有( )
A.
排异性
B.
吸纳性
C.
保守性
D.
连续性
4
.
研究表明,唐朝服饰不仅有华夏传统的宽衣博带,而且胡服也成为此时服饰中的一大亮点。与此同时,一些其他类型的胡服穿搭也受到人们的推崇。据此推测,唐代( )
A.
民族交融加强
B.
中外交流频繁
C.
文学艺术繁荣
D.
中央集权加强
5
.
传统观点认为,达•伽马首航所获利润是航行成本的
60
倍。而今有的学者通过史料查证以及比较当时商品价格,认为去掉远航成本、船员船只损失,实际利润只有成本的
6
倍左右。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
旧有历史研究失去价值
B.
调查考证难以揭示历史的真相
C.
立场差异造成认识不同
D.
史料的拓展助于形成新的认识
6
.
忽必烈统治时,虽然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推行汉法,但大量阻碍社会进步的蒙古旧制仍得以保留,并且统治集团内大多数人始终对汉族地区的典章制度、思想文化有比较深的隔膜。这一现象反映出忽必烈统治时期( )
A.
贵族集团的包容性强
B.
蒙古部落文明具有优势
C.
政权封建化进程艰难
D.
政治体制体现二元色彩
7
.
“时穷节乃见”,每临危局,总有杰出人物挺身而出。下列人物的人生选择都是为了( )
A.
挽救中华民族
B.
实行君主立宪
C.
发展资本主义
D.
实现人民民主
8
.
1949
年,“人民”开始成为最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到人们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
A.
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
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D.
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9
.
刘少奇曾怒批“三年来,报纸在宣传生产建设成就方面的浮夸风……对实际工作造成了很大的恶果”。与“浮夸风”相关的历史事件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是( )
A.
需要加强对报纸宣传的引导
B.
发展要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
C.
要注重科技及教育事业发展
D.
要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
10
.
如图是古代某国发展演变示意图。其中③处对应的帝国( )
A.
是著名的金字塔国度
B.
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国
C.
是德意法三国的雏形
D.
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
11
.
在中世纪的西欧,封臣每年都要为封君服兵役。从
12
世纪开始,国王开始征收“盾牌钱”来取代封建军役。
12
世纪末,非直属封臣的骑士义务普遍以缴纳免服兵役金的方式履行。这表明当时西欧( )
A.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B.
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C.
王权摆脱教会控制
D.
封君封臣义务对等
12
.
九(
1
)班同学在某次探究性学习中形成了以下结论:它充分体现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它客观上促进了新大陆的开发;它把灾难带给了非洲这片古老的大陆,部族之间战争被挑起,上亿人口被掠夺。据此可知,他们探究的是
A.
新航路开辟
B.
三角贸易
C.
世界市场形成
D.
美国内战
13
.
苏联共产党只有
20
万党员时打败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政权;有
200
万党员时打败了德国法西斯,保卫了政权;有
2000
万党员时却自己打败了自己,失去了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苏联解体完全是苏共自身原因导致
B.
“自己打败自己”证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
C.
党员的数量越多执政能力必定越差
D.
党员数量过多是苏共亡党的根本原因
14
.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写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上述材料有助于我们了解十月革命的( )
A.
背景
B.
目的
C.
过程
D.
影响
15
.
同学们在自主学习时搜集了一组中国参与或组织重大活动的照片。为这组照片确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是( )
A.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
“求同存异”的外交
C.
对外开放格局不断完善
D.
世界展望中国发展
二、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8
分。
16
.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春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成沃野。
判断:
______
;
改正:
______
。
17
.
康熙帝在位期间册封“达赖喇嘛”、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解决台湾问题,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判断
2024年安徽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二)-普通用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