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初三化学
(考试时间:
2024
年
4
月
15
日
考试时长
60
分钟)
班级:
______
姓名:
______
座号:
______
需要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
;
H—1
;
O—16
;
Mg—24
;
Cl—35.5
;
Na—23
;
N—14
;
I—127
一、选择题(每一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化学与环境保护、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
B
.研发高效低毒农药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
C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
D
.蒸煮能完全清除霉变食物中的有害物质
2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燃料
B
.酒精具有挥发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C
.生石灰能与水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干燥剂
D
.熟石灰微溶于水,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3
.下列关于铁制品的使用合理的是
A
.铁桶加入硫酸铜溶液和石灰水配制农药
B
.菜刀用湿布包起来防止生锈
C
.不锈钢可用于制作外科手术刀
D
.用铁锅长期存放姜醋
4
.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闻气体气味
B
.点燃酒精灯
C
.加热液体
D
.稀释浓硫酸
5
.下图为中考化学试卷答题卡中用于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条形码有黏性,其黏性主要来源于胶黏剂
-
丙烯酸。丙烯酸的化学式为
,下列关于丙烯酸的说法合理的是
A
.丙烯酸是有机物
B
.丙烯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2g
C
.丙烯酸中氢元素质量分数含量最高
D
.丙烯酸由
3
个碳原子、
4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构成
6
.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
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实验的步骤是
①④⑤
,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
B
.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C
.乙实验若按照
②③①
的步骤进行操作
,
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
p
水
=1g/cm3
)
D
.乙实验中,若
①
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
7
.硝酸钾、氯化铵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
B
.
t
1
℃
时,硝酸钾、氯化铵两物质分别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
t
2
℃
时,在
100 g
水中放入
100g
硝酸钾,充分溶解后,所得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50%
D
.将
t
1
℃
时相等质量硝酸钾、氯化铵的饱和溶液升温到
t
2
℃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硝酸钾大于氯化铵
8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A
.
CaCO
3
Ca(OH)
2
B
.
CuSO
4
ZnSO
4
C
.
Fe
2
O
3
FeCl
2
D
.
NaNO
3
Ca(
NO
3
)
2
9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杂质
试剂及操作
A
铁粉
铜粉
足量硫酸溶液、过滤
B
KNO
3
NaCl
冷却热饱和溶液
C
CuCl
2
溶液
FeCl
2
过量铁粉、过滤
D
KCl
溶液
MgCl
2
过量
KOH
溶液、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10
.下列
图象
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盛有
NaOH
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
B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
C
.在一定温度下,配制氯化钾饱和溶液
D
.将足量的镁粉和锌粉分别加入到
等量且
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中
A
.
A
B
.
B
C
.
C
D
.
D
二、非选择题(共
70
分)
11
.豆腐是一种营养丰富
又历史
悠久的传统美食。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它的制作方法走向世界。请分析图文信息,解答相关问题。
(1)
大豆营养丰富,其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种植大豆过程中,需要施加磷酸二氢钾(
KH
2
PO
4
),该肥料属于
。(选填
“
钾肥
”
或
“
磷肥
”
或
“
复合肥
”
)。
(2)
在传统的豆腐制作中,先将浸泡好的黄豆用石磨研磨成汁,该变化属于
(填
“
物理变化
”
或
“
化学变化
”
);再将豆渣和豆浆分离开来,其原理类似实验操作中的
。
(3)
古代
“
煮浆
”
大多以煤或木柴为燃料进行烧煮,现在常以天然气为燃料,其优点是
(写一点)。
(4)
点浆一般用盐卤作凝固剂(主要成分为
MgCl
2
),氯化镁中镁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
。豆腐中富含
元素(填元素名称),它能预防因缺乏该元素导致的骨质疏松和佝偻病。
12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工业用一氧化碳还原赤铁矿(主要成份是氧化铁)炼铁:
。
(2)
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3
.铜绿的化学式是
Cu
2
(
OH
)
2
CO
3
,它受热会分解生成三种常见的氧化物。
(1)
铜绿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
据铜绿的组成判断,铜
“
生锈
”
可能是铜与氧气及
作用的结果。
(3)
借鉴课本
“
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
实验,小梁设计了
“
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
”
实验,实验如图所示(所用铜片洁净、光亮,试管内的
“
”
为铜片):
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
试管中铜片最先生锈(填试管字母编号)。小区认为小梁设计的实验还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要补充一个实验。你认为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
试卷解析福建省厦门市滨湖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试卷Word文档在线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