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湖北省鄂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30
分。
1
.
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辉煌灿烂的时代。有一学派认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该学派是( )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2
.
读图,能准确解读该图的一项是( )
A.
民族大交融
B.
从分裂到统一
C.
分封制盛行
D.
经济重心南移
3
.
历史图片是浓缩的历史,是对历史直观、简明的反映。一位同学在自主历史学习中搜集到如图图片(图
1-
图
4
)。下列对图片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
图
1
司母戊鼎是研究殷墟甲骨文的重要资料
B.
图
2
农业工具的发明有利于灌溉农业的发展
C.
图
3
高僧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D.
图
4
再现了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都市的繁荣
4
.
读图
1
、图
2
,两幅图反映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
A.
从屈辱走向独立
B.
从封闭走向开放
C.
从专制走向民主
D.
从落后走向富强
5
.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根据提示,图中①应填入的正确史实是( )
A.
农民罢耕
B.
教师罢教
C.
工人罢工
D.
士兵起义
6
.
毛泽东说:“从
1921
年党成立到
1934
年,我们吃了先生的亏。纲领由先生起草,中央全会的决定也由先生起草,特别是
1934
年,使我们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了要自己想问题。”“从那以后,我们就懂得了要自己想问题”的历史事件是指( )
A.
国共合作实现
B.
南昌起义爆发
C.
八七会议召开
D.
遵义会议召开
7
.
时间轴(如图)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时期是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
读《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图》(如图),推动
1979
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大幅增长的直接因素是( )
A.
中苏关系恶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万隆会议召开
D.
中美建交
9
.
读《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如图),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产生于图中的( )
A.
A
B.
B
C.
C
D.
D
10
.
如图是某校九年级(
1
)班的同学们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学习成果汇报卡。它的研究主题应是( )
A.
新航路开辟与物种交流
B.
郑和下西洋与物种交流
C.
新物种与明清人口增长
D.
殖民掠夺与三角贸易兴起
11
.
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宪法设计的美国政治体制的特点是( )
A.
君主立宪
B.
三权分立
C.
中央集权
D.
地方分权
12
.
如图示意图中的史实都和英国有关,该示意图说明( )
A.
英国引领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方向
B.
工业革命直接导致了巴黎公社起义
C.
《共产党宣言》指导拉美民族革命
D.
英国工人阶级具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13
.
阅读历史著作,要关注历史解释,关注历史论证的过程和结论。现摘引《世界史•现代卷》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段论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
4
年
3
个多月,给欧洲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危机。欧洲的海外市场也由于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美洲和亚洲的工业竞争而不断萎缩。……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
19
世纪以来欧洲一直保持的世界中心地位受到了根本的动摇。”引文中的论证结论是(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时间长
B.
战争导致美洲亚洲的工业竞争力加强
C.
战争使欧洲的海外市场萎缩
D.
战争根本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
14
.
在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时,小华同学通过画示意图(如图)的方法梳理战争过程。图中①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A.
雅尔塔会议召开
B.
莫斯科保卫战
C.
日本偷袭珍珠港
D.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15
.
读图,该图说明( )
A.
北约与华约对峙局面形成
B.
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C.
雅尔塔体系形成
D.
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
分。
16
.
从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到新中国成立,时隔仅有三年零三个月。如此之快的转变,无论是共产党、国民党,还是国际社会,都没有预料到。
材料一:
1947
年在晋冀鲁豫解放区华北大学任教的美国人韩丁,在观察了土改后的农村社会后说:“中国革命创造了一整套新的词汇,其中一个重要的词就是“翻身”。……对于全国几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来说,这意味着站起来,打碎地主的枷锁,获得土地、牲畜、农具和房屋,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意味着进入一个新世界。”
材料二:美国学者易劳逸在分析了国共两党的农村政策后讲:“国民党在农村的失败——当局无能力保证农民的土地、安全和食物——极大地削弱了农民对政府的尊敬。这就意味着政府正失去合法性。沉重而频繁征收的苛捐杂税、腐败、绝大部分官员所显示出来的倾向地主阶级反对佃农的偏见,所有这些都削弱了政府的权威和主张合法行动的传统的社会价值。结果,农民们不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