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
2024
年中考历史模拟卷(福建专用)
07
(考试时间:
60
分钟
试卷满分:
100
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
Ⅰ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
Ⅱ
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Ⅰ
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28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
.跪坐习俗是儒家礼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垂脚高坐被视为傲慢行为。魏晋南北朝时,随着
“
胡床、胡坐
”
的传播,汉人的跪坐礼俗逐渐变成垂脚高坐,这一转变体现了(
)
A
.民族交融的加强
B
.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
C
.政权分立的加剧
D
.少数民族汉化的开始
2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一书中收录了一组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名称及其功能(图)。据此可知,当时青铜器(
)
A
.种类丰富
B
.功能单一
C
.工艺简单
D
.象征皇权
3
.下表中人口数据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
西汉末至明初江南地区(除岭南外)人口总数变化表
中历
公历
人口总数(口)
西汉元始二年
2
年
2507188
东汉永和五年
140
年
6294801
唐天宝元年
742
年
10579726
宋崇宁年间
1102—1106
年
14580885
明洪武二十六年
1393
年
35987111
A
.赋税制度的改革
B
.江南经济的发展
C
.高产作物的引进
D
.土地政策的调整
4
.下侧是《唐宋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和《北宋纸币铜版拓片》。材料体现出宋代(
)
A
.商业活动时间、空间不再受限
B
.外贸所得在财政中占重要地位
C
.商业贸易繁荣的程度超过唐代
D
.都市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5
.下图文材料说明(
)
A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B
.文学艺术繁荣发展
C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6
.在历史故事分享会上,同学们讲述了唐朝文成公主入藏、辽宋澶渊之盟、元朝回族的形成等故事。这场故事会最恰当的主题是(
)
A
.政治互鉴
B
.中外交流
C
.政权并立
D
.民族交融
7
.乾隆时,六世班禅拒绝了英国殖民者与西藏地方建立直接联系的要求,明确表示西藏的一切无不听命于朝廷。为纪念他的功绩,乾隆皇帝下令修建了清净化城塔(见下图,位于北京西黄寺内)。此塔的修建见证了(
)
A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B
.清朝经济的恢复发展
C
.清朝东北边疆的稳定
D
.文化专制政策的推行
8
.观察下表,可推知
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中期(
)
建厂时间
厂名
建厂官员
主要产品
1861
年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小火炮、炸弹
1865
年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曾国藩
来福枪、重型海防炮、轮船等
1890
年
汉阳枪炮厂
张之洞
来福枪、轻型迫击炮、子弹等
A
.洋务派打造近代化武器装备
B
.维新派组建训练新式的军队
C
.清朝内部达成学习西方共识
D
.中国成功走上富国强兵之路
9
.《这才是晚清》中记述:
“
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
”“
大变局
”
是指(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殖封建社会
D
.中国完全沦为大英帝国殖民地
10
.下表记录了毛泽东在某一时期的部分政治活动。据此判断当时正值(
)
1923
年
6
月
加入国民党
1924
年
1
月
参加中国国民党一大
1925
年
10
月
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1926
年
1
月
参加中国国民党二大
A
.第一次国共合作
B
.红军长征
C
.全民族抗战
D
.解放战争
11
.下图是创作于
1940
年的套色木刻版画《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它意在(
)
A
.振奋抗战士气
B
.促成国共合作
C
.发起淞沪会战
D
.谋划和平建国
12
.
1937
年
3
月,陕甘宁边区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后又明确宣布:
“
(地主)出租土地给农民,只要地租不苛刻,政府不加以任何干涉。
”
这一做法有助于(
)
A
.团结各阶级共同抗战
B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C
.打击国民党投降势力
D
.结束国共十年内战
13
.下表是
1932
年社会局统计的北平市各类车辆数量(单位:辆)。这反映出近代交通工具(
)
类别
自行车
人力车
马车
汽车
摩托车
骡马大车
数量
64100
42900
300
2200
40
9400
A
.呈现出新旧并存的特征
B
.受到新式教育发展的影响
C
.体现出自由平等的风尚
D
.变化首先出现在沿海地区
14
.
1984
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
21
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
140
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
A
.乡镇企业产值迅速提高
B
.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C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15
.下侧照片是我国
20
世纪
50
年代经济领域重大变革的一个场景。这
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福建专用)07(含参考答案解析)试卷Word文档在线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