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山西省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30
分。
1
.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A.
会农业种植
B.
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C.
会制作陶器
D.
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2
.
观察如图的《北魏帝王出御图》,图中人物的衣着均是峨冠博带、长袍宽袖,与北魏传统的小袖短袄截然不同。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北方经济的发展
B.
民族文化的交融
C.
社会矛盾的缓和
D.
民族政权的分立
3
.
“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料描述的这种以水力作动力的灌溉工具是(
)
A.
耧车
B.
翻车
C.
筒车
D.
秧马
4
.
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了如下评价。据此补全省略号处的论点( )
论点
论据
有利于政府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
战国时期秦国修建都江堰;隋朝修建大运河;明朝修筑长城等。
有利于……
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康熙册封五世班禅等。
A.
强化君权,禁锢思想
B.
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
C.
监督地方,巩固统治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5
.
京剧脸谱各具特色,悲剧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撇,虽不失庄重,却也预示着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命运;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由此可知,京剧脸谱( )
A.
真实再现历史场景
B.
渗透人们的价值取向
C.
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D.
刻画善变的人物性格
6
.
“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直到清朝末年,文人忧国者莫不以五口通商为后来的祸根。”与材料所述“五口通商”相关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7
.
1919
年
12
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随后,录取了邓春兰、王兰在内的九名女学生,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两年后,已经有七个院校解除了大学女禁。这说明
A.
新文化运动推动观念革新
B.
男尊女卑现象得以根除
C.
杰出人物能决定社会发展
D.
男女平等已经完全实现
8
.
《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中写道:通过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破除了迷信,实现了民主和平等。这描述了土地改革的( )
A.
背景
B.
目的
C.
结果
D.
性质
9
.
1992
年初
,
中国的改革走到一个关键时期。中国要不要搞市场经济
?
人们对此争论不休,这一重大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的改革就难以进一步推动。为解决该问题指明方向的是
( )
A.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
中共十二大
C.
邓小平南方谈话
D.
中共十三大
10
.
下面是
1649
年
1
月
20
日英国下议院组建的特别法庭审判国王查理一世的庭辩节录片段。据此可知,国王与法官之间观念的冲突在于( )
国王:记住,我是你们法定的国王,你们审判国王是多么大的罪恶啊。上帝才是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审判官……
法官:法庭现在以英国人民的名义要你答复,是英国人民把你选为国王的。
国王:英国不是选举制王国。国王是世袭,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我名正言顺地代表我的国家的人民的自由。
法官: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国王的即位宣誓就意味着契约的开始履行。
A.
世袭王权与分权制衡
B.
君权神授与王在法下
C.
世袭王权与直接民主
D.
君主立宪与王权至上
11
.
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从下面描述中可得出中俄两国改革的相同之处是( )
1697
年彼得一世派遣贵族青年到欧洲学习海军军事知识。同时期俄国国内的新式世俗学校为算术、外语、航海、工程以及海军学校等,给俄国培养了大量人才。
1872
年,在李鸿章等洋务派倡导下,第一批留学生被派往美国学习军政、船政知识。同时期国内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等开设了船舶制造、航海理论、几何、物理学课程。
A.
瓦解了封建制度
B.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进行制度创新
C.
实现了富国强兵
D.
注重自然科学课程,培养科技人才
12
.
19
世纪,热力学、电磁学等自然科学领域的新发展,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带动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这里所说的“新兴工业部门”有
A.
煤炭和钢铁
B.
电力和石油
C.
冶金和采矿
D.
交通和化工
13
.
随着欧元的使用,欧盟的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一种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这反映了( )
A.
欧元加强了欧盟民众的认同感
B.
欧洲一体化成为时代主题
C.
欧元成为欧洲国家身份的象征
D.
欧洲政治一体化不断深入
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李老师设计了“探三晋历史•品家乡文化”的主题式作业。请完成第
14-15
小题。
14
.
追溯三晋历史,走进春秋战国。下面图文信息,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韩、赵、魏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