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共
50
分)
1
.
文物是考证历史的重要资料。下面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
A.
半坡彩陶
B.
大汶口黑陶
C.
司母戊鼎
D.
毛公鼎
2
.
司马迁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
3000
年的史事,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可见《史记》的体例是( )
A.
编年体通史
B.
纪传体断代史
C.
编年体断代史
D.
纪传体通史
3
.
图中的人物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图中情境说明了李时珍( )
A.
非常注重向前人学习
B.
重视对药物标本的采集
C.
喜欢颜色艳丽的花朵
D.
栽培了许多植物并亲自服用自己研制的药方
4
.
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句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
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
.
1798
年拿破仑入侵埃及,按资产阶级的方式组建行政机构,并在埃及历史上实行了第一次无记名投票。这表明拿破仑( )
A.
完全控制了埃及经济政治大权
B.
促进埃及民族独立运动发展
C.
客观上推动了埃及政治民主化
D.
领导埃及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6
.
孙中山说:“……能于十四个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载运二万八千人巡游南洋,示威海外,为中国超前轶后之奇举。至今南洋土人犹有怀想当年三宝之雄风遗烈者,可谓壮矣。”材料说明这一壮举的突出特点是( )
A.
以和平交往为目的
B.
次数多,范围广
C.
规模大
D.
时间早
7
.
历史联系就是历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下列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
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西欧庄园经济的发展
B.
市民阶级的分化促使早期资产阶级的出现
C.
大学兴起使城市取得了完全的自由和自治
D.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加速了伊斯兰教的诞生
8
.
李大钊认为
:
“在半殖民地的中国
,
农民占人口的
90%
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
,
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A.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黄埔军校的创办
C.
南昌起义的发动
D.
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
9
.
该表是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为克服表中这种困境,我国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项目
(
1952
年产量)
(
1950
年产量)
(
1950
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
千克
4
千克
538.3
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
千瓦时
10.9
千瓦时
2949
千瓦时
A.
实施三年经济恢复计划
B.
编制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C.
成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
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0
.
历史会记住钱学森、赵九章、郭永怀、钱骥、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王希季、任新民、孙家栋等“两弹一星”元勋对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杰出贡献。材料强调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得益于( )
A.
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B.
党和国家的重视
C.
科学家的艰苦努力
D.
相关产业的支持
11
.
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等日常生活用品。票证逐渐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的体制上的原因是( )
A.
改革开放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B.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
C.
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
建国后,土地改革的需要
12
.
老战士黄镇曾用画笔记录他的亲身经历。其中以“汹涌的大渡河、寒冷的雪山、荒芜的草地”为素材的作品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井冈山会师
D.
红军长征
13
.
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
20
世纪初期中国的“光荣革命”,该观点主要着眼于辛亥革命( )
A.
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B.
推翻了西方列强在中国的统治
C.
改变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D.
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国家
14
.
雅典是古希腊的荣光。从公元前
480
年起,直到公元前
404
年,在与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遭遇溃败之前,雅典经历了一个史称黄金时代繁荣和成就期。这一时期雅典最高执政官是( )
A.
梭伦
B.
克里斯提尼
C.
伯里克利
D.
西塞罗
15
.
构建知识结构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列内容体现的学习主题单元是( )
①法国大革命
②文艺复兴
③新航路开辟
④第一次科技革命。
A.
殖民扩张
B.
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
C.
步入近代
D.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16
.
文艺复兴时,著名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这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 )
A.
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
B.
主张以人为中心,发扬人的个性
C.
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
D.
追求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专制
17
.
19
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1802
年,法国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这说明了工业革命( )
A.
普及了高等教育
B.
推动大众教育的发展
C.
激化了社会矛盾
D.
加剧城市环境的恶化
18
.
1863
年
1
月
1
日,该命令以法律手段,在联盟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