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上海市崇明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
一、简答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
分。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鲟(图
1
)是国家一级保护水生动物,被誉为水中大熊猫,它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在葛洲坝建成之前,每年夏秋季,成年中华鲟聚集到长江的入海处,逆江而上,于次年的
10
月来到建坝前中华鲟产卵场产卵(图
2
)。鲟鱼洄游期间不摄食,鱼苗在孵化后顺着长江往下游,次年的
5
~
8
月到达长江口,
9
月后,入海生长。
20
世纪
80
年代,葛洲坝兴建,中华鲟不得不在葛洲坝以下宜昌江段处产卵(图
2
)。随着
2003
年三峡大坝开始蓄水,中华鲟现存产卵地的水文环境也发生着变化。
(
1
)中华鲟为了适应水中环境,身体呈
______
形,有
______
作用。
(
2
)科研工作者将长江中的全部中华鲟称为一个
______
,监测其数量变化。
A.
种群
B.
群落
C.
群体
D.
生态系统
答案和解析
1.
【答案】
梭
减少游泳阻力的
A
【解析】
解:(
1
)中华鲟属于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可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
2
)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所以科研工作者将长江中的全部中华鲟称为一个种群,监测其数量变化,故选:
A
。
故答案为:
(
1
)梭;减少阻力的。
(
2
)
A
。
鱼类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2023年上海崇明区中考生物二模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