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甘肃省白银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16
分。
1
.
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天水秦安)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该遗址发掘房址
241
座,还采集到已碳化的黍和油菜籽。据此推断,大地湾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
集体群居
B.
采集渔猎
C.
农耕定居
D.
铁犁牛耕
2
.
北宋时,政府宣布取消对夜市的禁令,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的限制,东京城内十字大街有所谓的“鬼市”,娱乐场所营业通宵不绝。这反映出宋代( )
A.
城市商业繁荣
B.
城市布局更新
C.
科技文化先进
D.
中外贸易发达
3
.
1684
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689
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通过谈判解决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1727
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的地方政务;
1762
年清朝设立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清朝的这些措施
( )
A.
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B.
导致了国家官僚机构的臃肿
C.
规范了地方行政体制
D.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4
.
战前,中国市场上主要以土布为主,洋货是少数人问津的“奢侈品”;战后,洋布等日用品日益增多,逐渐占据进口商品的主导。这说明该战争( )
A.
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遭到了破坏
B.
使西方的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
C.
使列强攫取了在华设厂的特权
D.
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5
.
有学者指出:“它的确使中国在世界上恢复了一个大国和强国的形象,中国以弱抗强,与美国代表平起平坐地签订了停战协定,这不能不令世人对新中国刮目相看,中国人民真正可以自豪地呼喊‘从此站起来了’”。该学者评述的史事是
( )
A.
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D.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6
.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凭“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仅用三年时间拿下大油田。他的事迹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
坚持真理、英勇斗争
B.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C.
献身科研、默默坚守
D.
严谨治学、求真务实
7
.
如表为某同学整理的古代亚非地区文明成果简表。表中“
▲
”处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文明古国
古埃及
古巴比伦王国
古印度
重要文明成果
象形文字、金字塔
楔形文字、
▲
梵文、佛教、种姓制度
A.
《十二铜表法》
B.
《汉谟拉比法典》
C.
《荷马史诗》
D.
《天方夜谭》
8
.
如表为某著作的目录(节选),如果根据目录内容为该著作拟定书名,下列最适合的是( )
第一章
美苏冷战的爆发
第二章
马歇尔计划和大西洋联盟
第三章
共产党“情报局”和华沙条约组织
……
第七章
古巴导弹危机
第八章
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A.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概论》
B.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始末》
C.
《美苏经济体制改革对比研究》
D.
《二战后美苏争霸专题史新编》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4
分。
9
.
创新对国家兴盛产生全方位,根本性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以来之所以会诸侯混战,连年不断,根源正在于分封制。而今终于实现了统一,若回头再搞分封,那就势必架空中央政权,重蹈诸侯割据争战的覆辙。而只有实行郡县制,才能断去诸多功臣的非分之想,也才能确保中央集权,确保国家的安定和统一。
——摘编自曹德本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根据新情况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在列宁主义指引下,俄国人民夺取了十月革命的胜利,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使社会主义从一种崇高的信仰、理想变成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十月革命的道路,从根本上说是全人类发展共同的光明大道。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这在以往是没有前例的……而中国革命却不是这样,城市革命处于低潮时,可以到乡村去,继续革命,以“乡村包围城市”的方法夺取全国政权,这是一条前人从来没有走过的路。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依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相比于分封制具有的进步性。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并分析这一理论创新的历史影响。
(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创新。
10
.
现代化是每个国家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各国现代化道路具有多样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内忧外患、封建统治岌岌可危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的一场“自救运动”,洋务派官僚在“中体西用”的思想指导下进行“求强”“求富”的运动,经过
30
多年的努力,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军及教育文化等方面取得一些成就,是近代中国进行的第一次经济改革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社会变革。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从
17
世纪到
19
世纪,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