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4
小题,共
28
分。
1
.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提出在诊断上要辩证分析病情,对症治疗的医学著作是( )
A.
《本草纲目》
B.
《千金方》
C.
《唐本草》
D.
《伤寒杂病论》
2
.
国家统一,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 )
A.
夏朝
B.
北宋
C.
元朝
D.
秦朝
3
.
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材料中的“全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天津条约》
D.
《辛丑条约》
4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这条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
红军主力改变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
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D.
七七事变的爆发
5
.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新中国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按劳分配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一国两制”
6
.
2021
年
3
月
18
日,杨洁篪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阐明中方有关立场: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要求美方彻底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霸道行经。据此可知的是( )
A.
中国开始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
中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
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7
.
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
1992
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共识是( )
A.
结束海峡两岸敌对状态
B.
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C.
结束海峡两岸隔绝状态
D.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8
.
“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他用一生耕耘造福人民,他把对祖国的热忱结成饱满的稻穗,他为世界粮食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材料中的“他”是( )
A.
屠呦呦
B.
袁隆平
C.
邓稼先
D.
钱学森
9
.
14
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新兴起的资产阶级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是( )
A.
理性主义
B.
人文主义
C.
民族主义
D.
个性主义
10
.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能够准确理解把握历史,如图的柱状图数据告诉,英国原棉需求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珍妮机的发明
B.
内燃机的推广
C.
蒸汽机的应用
D.
电动机的普及
11
.
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就“我眼中的拿破仑”谈了自己的观点,其中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
A.
拿破仑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B.
拿破仑领导法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C.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革命性和侵略性
D.
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12
.
抓关键信息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资本主义必将灭亡”“暴力手段”“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三个关键信息直接相关的著作是( )
A.
《资本论》
B.
《国富论》
C.
《共产党宣言》
D.
《乌托邦》
13
.
《一战后的美日海权角逐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一书中写道:“华盛顿会议的结果对日本的安全以及在中国的利益构成了威胁,从而激起了日本对美国的极端仇视,为日美争夺太平洋霸权埋下了种子”这段话说明的是( )
A.
华盛顿会议使中美两国形成与日本对抗的同盟
B.
华盛顿会议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
华盛顿会议在太平洋地区建立了稳定的国际秩序
D.
华盛顿会议顾及到了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14
.
1941
年
8
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声明,不承认法西斯国家侵占的土地,联合打败“纳粹暴政”等。苏联等
15
个国家表示赞同。该声明促成的是( )
A.
三国协约建立
B.
三国同盟形成
C.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
分。
15
.
国共关系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有着重要影响,以下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成果的是( )
A.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B.
黄埔军校的建立
C.
平型关大捷
D.
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0
分。
16
.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
材料一中商人们行走的这条路叫什么?
材料二
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贞观初年,他前往天竺取经,历经磨难,经过
4
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边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2)
材料二中体现的是唐朝中外交流的哪一史实?
材料三
12
世纪末至
13
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用于“罗盘”导航技术,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
13
世纪,欧洲水手已经掌握了罗盘技术。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3)
中国罗盘导航技术为欧洲哪一重大事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