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3
小题,共
46
分。
1
.
“一粒深埋在遗址里的稻米,几块掺杂了碧糠碎谷的陶片,代表了古人向土地探寻食物的智慧,也记录了一场作物生产的革命。”这场“作物生产的革命”指的是( )
A.
家畜饲养的出现
B.
原始农业的产生
C.
定居生活的开始
D.
渔猎生产的发展
2
.
孔子的教学方法以启发诱导为主,以人影响人的方式去“爱人”和教人。具有强烈的人本色彩。由此可见,孔子教育理论的起点是( )
A.
仁
B.
礼
C.
法
D.
德
3
.
商鞅变法造就了以军工和才干上升的官僚功勋系统,使秦国社会的动力驱动系统焕然一新。推动这一驱动系统建立的变法措施是( )
A.
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B.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C.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D.
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4
.
如果没有秦统一战争这种特殊的历史手段,东方六国由分封到郡县的过渡恐怕就要拖几个时代,才能慢慢完成社会转型。此观点认为秦统一( )
A.
有利于民族融合
B.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推动了经济发展
D.
促进了文化交流
5
.
有学者探究了中国古代部分王朝选择都城的主要原因
人物
都城
定都的主要原因
商王盘庚
殷
土地肥沃
汉高祖刘邦
长安
易守难攻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洛阳
▲
明成祖朱棣
北京
威慑地方
结合所学知识,可将表格补充完整的一项是( )
A.
发迹之地
B.
军事需要
C.
宗教信仰
D.
推行改革
6
.
陈寅恪先生认为科举制度是为王朝提供官僚精英的一种手段,这些人依靠王朝而不是依靠高贵的世系和世袭的特权取得地位和权力。陈寅恪先生意在说明科举制( )
A.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B.
扩大了统治的基础
C.
提升了文官的地位
D.
强化了贵族的统治
7
.
北宋时期,政府乐于见到人们的鉴赏喜好从贵金属转向陶瓷,这一转变有利于金属货币的流通,并向少数民族政权换取和平。可见政府支持这一转变的主要意图是( )
A.
引导贵族生活方式的转变
B.
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C.
提倡节俭以保持士人清廉
D.
促进经济发展和支付岁币
8
.
公主赵姬因战乱流落到今天的深圳一带并结婚生子,到南宋光宗时期才追认为皇姑,并追封为郡主。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 )
A.
金灭北宋
B.
蒙古灭金
C.
元朝建立
D.
元灭南宋
9
.
下表整理了徐光启推广农作物和整理农书的材料( )
1607-1608
将甘薯从福建引入上海,进行农业实验,成功种植,撰写《甘薯疏》,推广种植经验。
1613-1621
在天津建立水稻试验田,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种植经验,撰写《北耕录》《宜垦令》等农书。
1622-1625
在上海和天津的经验上,整合前期农学著作,完成《农政全书》的初稿
A.
学习四方科学技术
B.
得到政府的支持
C.
注重搜集文献资料
D.
具有实践探索精神
10
.
战前,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是不合法的,战后,他们却“合法”地经营了许多轻工业,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
.
他们的目的在于恢复儒家的地位,使这个极其落魄的帝国恢复传统专制制度那种平静安稳的统治。但是也逐渐认识到改革和谨慎的现代化的必要性。“改革和谨慎的现代化”是指( )
A.
洋务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戊戌变法
D.
实业救国
12
.
《儿童画报》是面向儿童的一种刊物,发行于
1902
至
1904
年间。据著名报人萨空了回忆,他在七八岁时最喜欢《儿童画报》的合订版,在画报中获得了许多科学知识。例如瓦特通过沸水发明了蒸汽机,世界人种的分类和五大洲的形状。这说明该刊物( )
A.
否定了传统文化
B.
传播了科学知识
C.
成为了学校教材
D.
宣传了革命思想
13
.
1912
年
1
月
27
日,孙中山致电各国公使说:“本总统甚愿让位于袁,而袁已允照办,岂知袁忽欲令南京临时政府立即解散,此则为民国所万难照办者,盖民国之愿意让步,为共和,非为袁氏也……”此电文体现了( )
A.
孙中山捍卫共和的决心
B.
列强武装干涉中国革命
C.
袁世凯接受临时政府的主张
D.
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14
.
1928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扩大的六届三中全会,会议提出停止组织城市武装暴动和进攻大城市,巩固和发展当前苏维埃统治区域和红军武装,对党最有利的地方建立苏维埃政权。这说明该会议( )
A.
延续了城市武装暴动行为
B.
提出建设党的革命军队
C.
否定了党的武装革命主张
D.
肯定了工农割据思想
15
.
1938
年,各地青年纷纷涌向延安,形成了“天下归心于延安”的趋势,这种情形的出现主要是基于中央( )
A.
重视教育的发展
B.
重视文化艺术
C.
全民族抗战
D.
开展土地改革
16
.
1969
年同中国建交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只有法国等六个国家。
1973
年时,中国与除美国以外的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基本建交,同欧盟也建立了正式关系。这种情况的变化反映了( )
A.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
中美关系的缓和
C.
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D.
改革开放的需要
17
.
古埃及穷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