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中考试卷 历史试卷

2022年江苏徐州市中考历史试卷.docx

2022年 DOCX   12页   下载0   浏览38 免费文档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2022年江苏徐州市中考历史试卷.docx 第1页
2022年江苏徐州市中考历史试卷.docx 第2页
剩余11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2022 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共 24 分。 1 .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见图)可用于研究(  ) A. 人类的起源 B. 禅让的形成 C. 农业的发展 D. 国家的产生 2 . 如图是清朝前期人口大规模迁移示意图,该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 文化专制加强 B. 民族关系紧张 C. 市民阶层壮大 D. 人地矛盾尖锐 3 . 如图企业的创办说明当时中国正在进行(  )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65 年 福州船政局 1866 年 轮船招商局 1873 年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4 . 如表为《大刚报》在 1942 年 10 月进行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测验参与者包括学生、公务员、商人、军人、工人、农民等,各主要年龄段均有参与。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序号 问题及结果统计 1 你认为中国抗战,究竟能不能得到最后胜利? 能: 11206 人,占 99.5% 未置可否: 56 人,占 0.5% 2 你主张联合国家,应该先以全力解决德国,还是先以全力解决日本? 日本: 7819 人,占 69.4% 德国: 3443w 人,占 30.6% 7 在联合各国未以全力打击日本之先,你认为我们要不要先行反攻? 要: 5724 人,占 50.8% 不要: 5424 人,占 48.2% 未置可否: 114 人,占 1% A. 主流民意对抗战持必胜信念 B. 战胜德日的顺序与民意吻合 C. 民众完全依赖盟友对日作战 D. 民意测验结果没有史料价值 5 . 下面连环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谈唠了一阵,肖队长取出一本书说:“这是毛主席批下来的平分土地书,凭着这本书,大伙日子保管能过好。”接着向大家解释《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且声明:“咱们这一回,坚持按照土地法做,把封建地主打垮。” A.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B.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C.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 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6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独立运动蓬勃发展,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是当时第三世界普遍的呼声与愿望,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应时代潮流提出(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7 . 如图法新社记者的评论是基于中国(  ) A.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独立国家 B. 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标 C. 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 . 13 世纪的庄园法庭有如下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 6 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 6 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 20 先令。这说明庄园法庭(  ) A. 首创欧洲成文法典 B. 审判程序规范透明 C. 维护领主阶层利益 D.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9 . 《人权宣言》指出,法国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众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其历史进步性在于(  ) A. 揭露了剥削的残酷性 B. 宣告了民族国家独立 C. 保证了英国政局稳定 D. 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 10 . 人民群众清早醉来,惊讶地读到这样的布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已转到……领导彼得格勒无产阶级和卫戍部队的革命军事委员会手中”这一历史场景反映的是(  ) A. 农奴制改革 B. 巴黎公社成立 C. 二月革命 D. 十月革命 11 . 1948 年 6 月,苏联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煤,电、食品等生活物资,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柏林危机”爆发。这体现了(  ) A.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B. 欧洲的冷战对峙 C. 二战前的紧张局势 D. 世界多极化趋势 12 . 如图为某篇历史论文的写作主线,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B. 资本主义制度的衰落 C.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D.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4 分。 1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宋应星年谱(年岁接虚岁计) 1587 年(万历十五年), 1 岁,出生于江西南部府奉新县。 1615 年(万历四十三年), 29 岁,赴南昌参加乡试,得第三名举人。 1631 年(崇祯四年), 45 岁。第六次赴京参加会试,再次落榜。从此放弃科举,专心于实学。研究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的农工业生产技术及自然科学。 1635 年(崇祯八年), 49 岁,在江西省分宜县学教谕任内,利用余闲时间整理往日调查材料,并阅读文献,准备写作。 1637 年(崇祯十年), 51 岁,发表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三卷 18 章,总结了明代以前中国农工业各领域技术成就,由友人涂绍煃资助出版。 1648 年(顺治五年), 62 岁,决定做一名隐士。 1666 年(康熙四年), 80 岁,卒。(卒年现尚无确切证据) ——摘编自潘吉至《宋应星评传》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题后括号内写“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题后括号内写“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题后括号内写“不涉及”, ①宋应星一生
2022年江苏徐州市中考历史试卷.docx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