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下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历史试卷
温馨提示:
1
.本试卷共两道大题,
20
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量
60
分钟;
2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所有答案都必须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答题区域内。
一、选择题
(
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到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
1
.有人评价
“
此战英国侵略者用微不足道的代价在中国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好处不但打开了中国市场,还使得香港岛成为他们的殖民地,达一百五十多年之久。
”“
此战
”
对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
)
A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B
.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和领土主权
C
.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D
.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
2022
年
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察调研时指出: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显著特征
”
。
1875
年,采取
“
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
的策略,成功收复新疆,维护祖国统一的是(
)
A
.左宝贵
B
.左宗棠
C
.李鸿章
D
.丁汝昌
3
.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
“
内乱毁梦
”
是指(
)
A
.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B
.定都天京,军事全盛
C
.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D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4
.
1880
年,天津进口洋煤
20000
吨,
1882
年开平煤投入市场后,洋煤进口量迅速降到
5416
吨,
1885
年时更降为
566
吨。这反映开平煤矿(
)
A
.对列强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B
.缓解了洋务军事工业的能源短缺
C
.扩大了土煤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份额
D
.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5
.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
“
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
,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
”
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
A
.挽救民族危亡
B
.实现富国强兵
C
.引领思想启蒙
D
.建立民主政治
6
.历史线索是由发生重大事件或历史转折的年份贯穿而成的历史链条。对下面历史线索图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
.中华民族反抗侵略而取得完全胜利的过程
C
.人民解放军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过程
D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
7
.
某同学到广州某地参观时,看到了以下场景和照片,你知道与此相关的历吏事件吗?
A
.
发动
反蒋起义
B
.
北伐推翻清政府
C
.
第一次国共合作
D
.
辛亥革命
8
.阅读下表,结合所学指出北京大学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学校名称
地点
1912
年
北京大学
北平
1937
年
临时大学(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共同组成)
长沙
1938
年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昆明
1946
年
北京大学
北平
A
.清帝退位
B
.军阀割据
C
.国共对立
D
.日本侵略
9
.
1937
年
11
月
20
日,国民政府发表移驻重庆宣言,从此重庆成为全国抗战时期的首都。七七事变后,随着沿海城市的纷纷陷落,大批工厂迁入重庆,随之而来的是重庆人口的剧增。重庆逐渐发展成为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被称为
“
中国经济的脊梁
”
。材料说明(
)
A
.重庆经济发展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B
.重庆是抗战时期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C
.工厂内迁给重庆带来了大批技术工
D
.重庆经济发展种类齐全、基础雄厚
10
.著名作家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写道:
“
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泄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
.
我们击退寇兵!
……
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
”
材料中所述的这场战役的意义是
A
.粉碎了日军
“
不可战胜
”
的神话
B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C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11
.
“
它是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总后方。历经
13
年的独立探索,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在这里成熟,中国民主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在这里孕育萌生。
”“
它
”
指的是(
)
A
.延安
B
.瑞金
C
.西柏坡
D
.太原
12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时说;
“
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
这材料直接反映了
A
.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
.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持
C
.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尽管重庆谈判的政治闹剧本质和它注定破产的历史结局,几乎毫无
正面意义而言。但在谈判中两党公开倡言和认同的和平建国原则,是对中国几十年深重灾难的沉痛反思,是中国真正实现民族复兴、国家统一和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基础。材料旨在强调重庆谈判
A
.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B
.反映了人们要求和平的愿望
C
.有助于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
D
试卷解析湖南省岳阳市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试卷Word文档在线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