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中考试卷 历史试卷

2022年重庆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二).docx

重庆市 2022年 DOCX   16页   下载0   浏览44 免费文档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2022年重庆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二).docx 第1页
剩余15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2022 年重庆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二)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30 分。 1 . 《史记》关于夏朝历史的部分记载,其中提到了夏朝的军队、刑法、监狱等信息,由此可知(  ) A.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王朝 B. 夏朝采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 夏朝的文明已经高度发达 D. 夏朝已经具备国家的雏形 2 .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如图所示金印印文反映的是(  ) A. 汉朝与印度之间的交往 B. 汉朝与朝鲜之间的交往 C. 汉朝与日本之间的交往 D. 汉朝与欧洲之间的交往 3 . “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历来被视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世界古代伟大的工程之一。下列关于秦长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秦朝初年为防御强大的匈奴、巩固北方边防而修 B. 战国时期由李冰主持修建的 C. 秦长城西起辽东,东至临洮 D. 秦长城是连接秦都咸阳与外界的通道 4 . 《李宗仁回忆录》中写到:“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这个“辉煌战果”是(  ) A.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C.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5 . 1943 年,中国政府先后与美国、英国签署新条约,取消了近代以来美、英在华的许多特权,随后荷兰、比利时等国相继放弃在中国的不平等权益。这说明(  ) A. 中国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B. 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了战争主动权 C. 抗日战争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美英等国建立了公正的国际秩序 6 . 为了打破“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孔子(  ) A. 提出了“仁”的学说 B. 提出了“为政以德”的主张 C. 创办了私学 D. 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的观点 7 . 初二某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对一个历史课题进行研究,他们搜集了以下一些历史资料:①英国军队侵华暴行②割让香港岛示意图③银元与银两的比对。根据这些历史资料,他们研究的课题应该是关于(  ) A. 抗日战争 B. 虎门销烟 C. 鸦片战争 D. 甲午战争 8 .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被周恩来称为“剧本”,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9 .   10 .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在重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学生运动是(  ) A. “四二一”学生运动 B. 重庆学生反美抗暴大运动 C. “一二一”学生运动 D.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 11 . 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双重历史任务。下列重大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②中共七大③井冈山会师④百团大战。 A. ①③②④ B. ①③④② C. ③①②④ D. ③④①② 12 . 1955 年召开的万隆会议是亚非独立国家的一次盛会。下列对该会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B. 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 D. 会址在印度尼西亚 13 .   14 .   15 .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34 分。 16 .   17 .   18 . 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社会在政治制度、技术发明、发展道路等领域的变革与创新。制度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技术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道路选择为社会发展指引方向。 请回答: (1) 制度创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 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有何重大意义?为了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请问“一 国两制”提出的依据是什么?“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这里的“喜事”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 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如何理解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什么重大发明为新式交通工具诞生创造了条件? (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道路向世人展示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预判的发展路径,为人类文明探索发展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在此道路引领下,我国在对内经济体制改革中 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什么? 19 .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6 分。 20 . 中国古代的和同思想形成于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论述了和与同的区别,从总体上倡导和同,并将它运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和同思想体系。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以及杂家对和、同思想多有阐述,出现了玄同、太和、和合、和同、大同等思想观念。这些思想观念表现于人们的宇宙观,成为士人自身修养和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也成为政治思想和社会理想。这些思想经过秦汉以降思想家、政治家的传承与发挥,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同思想的弘扬对于提高民众思想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
2022年重庆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二).docx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