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共
25
分。
1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蕴含的思想最接近中国古代哪一学派( )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兵家
2
.
根据商鞅变法法令的规定,斩敌军官一人,可以获得何种奖励( )
A.
减免赋税
B.
免除徭役
C.
免服兵役
D.
爵位和土地
3
.
如图所示历史现象的出现最早是由于( )
A.
张骞出使西域
B.
西汉管理西域
C.
班超经营西域
D.
甘英出使大秦
4
.
如图可以说明元朝( )
A.
加强了对西域的治理
B.
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
C.
对西藏地区进行管理
D.
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
5
.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这反映了中国( )
A.
开始丧失司法自主权
B.
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C.
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D.
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6
.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这是因为洋务派( )
A.
创办了近代企业
B.
学习西方民主制度
C.
接受了民主思想
D.
主张“自强”“求富”
7
.
1895
年爱国人士所作《时局图》,图中文字“不言而喻”“一目了然”暗指当时( )
A.
列强将策动侵华战争
B.
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
C.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
中国面临着被瓜分危机
8
.
如图所示历史人物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最准确的是( )
A.
屈辱
--
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探索
--
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
抗争
--
摆脱外来侵略,实现民族独立
D.
崛起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9
.
辛亥革命作为
20
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里程碑。“巨变”主要是指( )
A.
传统思想向近代转变
B.
社会性质发生重大变化
C.
反帝反封建任务完成
D.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10
.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直认为这场运动缺乏文化支撑,五四运动令他们眼前豁然一亮,找到了传统价值的立足点。这里的“立足点”是( )
A.
专制主义
B.
重商主义
C.
爱国主义
D.
尊孔复古
11
.
对如图所示中数字对应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
①中国抗日战争局部抗战开始
B.
②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③打破日本灭亡中国的迷梦
D.
④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开始
12
.
解放战争时期的民谣唱道:“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到战场上。”此歌谣场景出现的原因是( )
A.
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B.
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政权
C.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D.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13
.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几十年后,美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在他的书中还提到此次战争在当时造成的影响:“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
-
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这说明这场战争( )
A.
使中国成为了世界强国
B.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
D.
改变了中国的落后面貌
14
.
1952
年,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农业总产值为
46.5
亿元,到
2014
年,增长到
1352.3
亿元。“增长”的原因有( )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推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④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视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5
.
“隆普功因田地事,平心志在稻粮谋。”这是一位科学家平凡而伟大一生的写照,他的研究领域是( )
A.
农业科技
B.
国防军工
C.
化学工程
D.
载人航天
16
.
有人这样改编李清照的调:红镇香留在深秋,夫妻相思,无眠不愁。锦书不自云中来,轻敲键盘,意在心留。花未飘零水常流,电子邮件,可以解忧。这首词反映出(
)
A.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B.
信息时代导致了情感危机
C.
信息技术改变了生活方式
D.
传统文学已不适应现代社会
17
.
《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这主要说明当时( )
A.
奴隶制度发达
B.
商品经济活跃
C.
等级制度森严
D.
法制传统悠久
18
.
印第安人认为哥伦布是强盗,欧洲人则认为哥伦布是功臣,造成这两种不同看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各自立场的不同
B.
经济水平不平衡
C.
地理环境的迥异
D.
知识水平的差异
19
.
“如果说
19
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则主要是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面哪一文献能印证这一观点( )
A.
《独立宣言》
B.
《权利法案》
C.
1787
年美国宪法
D.
《人权宣言》
20
.
19
世纪中期两位诗人描写各自的城市,一位描写巴黎:雄鸡的报晓深远悠长,刺穿了清晨的烟霾,高楼沐浴在雾海,人们在工作间里忍受着痛苦。另一位描写曼哈顿:人行道布满了车辆,宽广的大道上,充斥着妇女和商店及展览,一百万人口,自由和极好的礼仪,嘹亮的声音……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工业化造成环境污染
B.
工业化进程导致了城市的出现
C.
人们都认可了工业化
D.
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不同影响
21
.
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专题“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以下素材可以选用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