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四川省甘孜州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共
30
分。
1
.
如图是商代甲骨文中多次出现的文字。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
甲骨文
现代汉字
丝
桑
蚕
帛
A.
青铜农具普及
B.
等级制度严格
C.
商业贸易发达
D.
丝织业已产生
2
.
秦始皇推行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有利于不同地区的人们打破方言障碍,方便沟通交流的是( )
A.
开凿灵渠
B.
统一货币
C.
规范交通
D.
统一文字
3
.
王羲之书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独辟蹊径,以生动多变的线条表达自己的精神意境。下列对其代表作(如图)风格的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飘逸自然
B.
整齐划一
C.
雄浑粗犷
D.
大小一致
4
.
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强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下列举措体现了这一观念的是( )
A.
兴建皇家宫殿
B.
创立科举制度
C.
减免农民租税
D.
加强军备建设
5
.
他的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开启了豪放派词风,大大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他是( )
A.
白居易
B.
苏轼
C.
李清照
D.
曹雪芹
6
.
“自郑和下西洋后,中国到南洋(今东南亚地区)去的人日益增多,把中国进步的生产技术和手工业品带到南洋各地……”。这一记述表明,郑和下西洋( )
A.
有利于南洋开发
B.
巩固了边疆海防
C.
造成了人口问题
D.
拓展了明朝疆域
7
.
从
19
世纪
70
年代起,洋务派开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民用企业。这些企业的开办( )
A.
培养了近代军事人才
B.
成功抵制了列强的侵略
C.
实现了“求富”目的
D.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8
.
列强取得了在中国开设工厂、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等特权,标志着列强由对华商品输出进入了资本输出的新阶段。这种局面出现在( )
A.
鸦片战争后
B.
甲午中日战争后
C.
戊戌变法后
D.
八国联军侵华后
9
.
如图是某学生绘制的反映《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与列强关系的漫画。漫画旨在说明( )
A.
西方列强军事实力异常强大
B.
清政府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C.
中西礼仪文化存在巨大差异
D.
清政府开启了学习西方历程
10
.
如表反映的主题是( )
时间
事件
1919
年
《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920-1921
年
北京、上海、武昌、长沙等地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
年
8
月
《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
1921
年
7
月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
工人运动迅速发展
D.
社会主义成为现实
11
.
《过雪山草地》歌词中写道:“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歌词蕴含的精神是( )
A.
红船精神
B.
长征精神
C.
延安精神
D.
大别山精神
12
.
据历史学家刘大年研究,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到
1945
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日军出国作战共伤病战死
287.4
万人。其中,
89
万余人死于太平洋战争,多达
198.4
万人死于中国战场。这表明,中国战场( )
A.
始终坚持了积极进攻的作战策略
B.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
是日军对外侵略扩张的唯一战场
D.
得到盟军援助的大量先进武器装备
13
.
如图两位英雄人物的壮举体现的共同精神是( )
图
1
:黄继光
图
2
:邱少云
A.
开天辟地、立党为公
B.
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C.
实事求是、开拓创新
D.
保家卫国、不怕牺牲
14
.
如表所示
1978
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49
年
1978
年
1998
年
2018
年
中国粮食总产量(单位:亿吨)
1.13
3.05
5.12
6.58
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单位:公斤)
209
317
411
471
A.
封建制度的废除
B.
改革开放的推进
C.
欧美国家的援助
D.
福利政策的推行
15
.
恩格斯曾告诫说:“以为人们可以到马克思的著作中去找一些不变的、现成的、永远适用的定义”是一种“误解”。这一“告诫”旨在强调,马克思主义( )
A.
指导了巴黎公社的成功
B.
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C.
抨击了殖民主义的罪恶
D.
鼓舞了亚非人民解放斗争
16
.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人们争穿洋服,食牛肉,以为时髦;官员着礼服,佩绶带,俨然洋人。这反映了明治维新的特点是( )
A.
立足本土文化
B.
以西方为榜样
C.
军国主义浓厚
D.
改革比较彻底
17
.
“科学研究的突破并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推动了电力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汽车工业等新兴产业部门的诞生。”这一现象发生在( )
A.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
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
C.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18
.
1917
年
11
月
8
日,当俄国人民醒来,在街头看到这样一则布告:
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业已转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机关,即领导彼得格勒无产阶级和卫戍部队的军事革命委员会手中。
——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军事革命委员会
这表明( )
A.
彼得一世改革成功
B.
苏德战争正式爆发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