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共
20
分。
1
.
《荀子》虽师法仲尼(孔子),但它也主张法治;《韩非子》熔法、术、势于一炉,同时也吸收了老子的思想。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学派之间思想( )
A.
互相排斥
B.
相互融合
C.
趋于一致
D.
独立发展
2
.
如图为湖北云梦睡虎地
11
号秦墓出土竹简中《编年记》的记载(部分)。
十七年,攻韩。
十八年,攻赵……
十九年,
□□□□
南郡备敬
[
警
]
。
廿年,……韩王居
Ρ
山。
廿一年,韩王死。昌平君居其处,有死
□
属。
廿二年,攻魏粱
[
梁
]
。
廿三年,兴,攻荆,
□□
守阳
□
死。四月,昌文君死。
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 )
A.
春秋诸侯的争霸战争
B.
秦统一六国的进程
C.
战国七雄的形成过程
D.
秦走向灭亡的原因
3
.
他重视医疗体育,创编了一套保健运动体操“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起到祛病长生的作用。他是( )
A.
司马迁
B.
蔡伦
C.
张仲景
D.
华佗
4
.
唐中宗时期,吐蕃赞普迎娶金城公主,金城公主带去了大批丝绸锦缎、龟兹乐,以及各类工匠、艺人,在西藏建立礼佛等制度。该事件( )
A.
显示了唐朝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
B.
加速了青藏高原各部落的统一
C.
促进了唐朝文学艺术的高度繁荣
D.
推动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5
.
宋代统治者深知文教的社会功能,在政治上突出文治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科举制,学校教育和科举制的联系也日益紧密。这种做法( )
A.
避免了统治危机的出现
B.
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
C.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
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
6
.
如图所示制度的突出特点是( )
A.
宰相权力遭到削弱
B.
皇权受到制约
C.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
D.
分割地方权力
7
.
清军进入台湾后,部分大臣主张“迁其人,弃其地”,康熙帝明确表示:“台湾弃取,所关重大,弃而不守,尤为不可!”为加强管理,
1684
年康熙帝正式批准设置( )
A.
台湾府
B.
哨所
C.
噶厦
D.
台湾省
8
.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关天培在虎门悲壮殉国,定海三总兵血战六昼夜为国捐躯,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三元里人民英勇抗击英军。这反映了( )
A.
中国的独立主权遭到破坏
B.
农民阶级反帝救国的强烈愿望
C.
清朝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
D.
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
9
.
如图是
1917-1920
年部分历史事件。从中可看出( )
A.
新文化运动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
B.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白话文的普及
C.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D.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0
.
如表为某同学收集整理的历史资料。
1920
年
8
月
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新青年》编辑部成立,陈独秀任书记
1920
年
10
月
李大钊等在北京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0
年
11
月
共产党早期组织拟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
1920
年秋至
1921
年春
董必武、毛泽东、王尽美等在武汉、长沙、广州等地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从中可看出,该同学主要探究的是中国共产党的( )
A.
成立条件
B.
奋斗目标
C.
思想基础
D.
中心工作
11
.
红色歌曲是革命实践的艺术再现。如图《会师歌》歌颂的是( )
A.
遵义会议召开
B.
红军到达吴起镇
C.
长征胜利结束
D.
抗战取得胜利
12
.
如图为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对甲级战犯的判决书内容(部分)。
……接着发生的是日本陆军对无力的市民,长期间继续着最恐怖的暴行。日本军人进行了大批屠杀、杀害个人、强奸、劫掠及放火……
.
这种暗无天日的犯罪是从
1937
年
12
月
13
……开始的,迄至
1938
年
2
月初还没有停止。
该判决书内容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
卢沟桥事变
B.
淞沪会战
C.
南京大屠杀
D.
皖南事变
13
.
如图是我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简图(累计)。这反映了( )
A.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
中苏关系走向正常化
C.
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步加强
D.
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14
.
希腊神话中,神就是人的最完美体现,主神宙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等都与人的形象与性格相同,只不过天神更有智慧、更为健美而已。这表明希腊神话的特点是( )
A.
蕴含丰富哲理
B.
神权至上
C.
神人同形同性
D.
华丽宏伟
15
.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这表明英国( )
A.
国王退出政治舞台
B.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
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D.
赢得了民族的独立
16
.
“
14
克左右的煤可以运载两吨煤行驶一英里。煤就这样自己运输着自己,驰过铁轨,漂过海洋……并雪中送炭般地给工业提供了动力。”材料所述现象得益于( )
A.
工厂制度的确立
B.
内燃机的出现
C.
瓦特改良蒸汽机
D.
计算机的问世
17
.
1925
年联共(布)十四大召开后,斯大林认为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必须把苏联建设成一个不仅能生产一般消费品,而且能生产各种机器和设备的国家。为此,苏联( )
A.
开展了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