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调研系列卷·九年级第一次模拟测试
历史(人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右侧思维导图反映的内容是
()
A.远古的传说B.原始农耕生活
C.动荡的春秋时期D.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2.秦朝和隋朝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耀眼的光芒,以下关于两个朝代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朝都定都长安B.都种植玉米和甘薯
C.都推行科卷带D.都实现制度创新
3.“北魏孝文帝以其远见卓识,顺应封建化和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推动了本族封建化及民族融合。”下列做法与此相符的是( )
A.与前秦决战于泥水B.全面推行汉化措施
C.设置驻藏大臣D.发动漠北战役打击匈奴
4.宋代政府在沿海港口设立了市舶司,这一机构的职能是管理( )
A.农业生产B.民政户籍C.海外贸易D.民族事务
5.“军机处设立于雍正年问.为清代所独创,它直接听命于皇帝,随时承旨,随时草诏办理,”材料反映了清朝( )
A.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B.加强对边疆的治理
C.人口数量快速增长D.对外实行“闭关锁国”
6.习总书记曾说过,“这次会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启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这次会议”是( )
A.古田会议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
7.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各派针对时局发表自己的看法,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当时,中共的态度是()
A.扰乱形势,积极救蒋B.讨伐张杨,震慑中共
C.扩大事态,挑起内战D.和平解决,联蒋抗日
8.使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是 ( )
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B.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C.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D.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9.1953-1957年,中国工业增长率为18%,其中钢产量增长率为31.7%。这些成就的取( )得主要得益于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人民公社的成立D.改革开放的推进
10.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流行一句谚语“大包于,大包于,直来直去不转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对当时哪一倒度或政策的写照(
)
A.赎买政策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1.右图是佛教传播路线图,其中①处是( )
A.古巴比伦B.古代罗马
C.古代埃及D.古代印度
12.“在拜占庭帝国新皇帝查士丁尼的努力下,罗马法的丰富遗产逐渐被整理成一个和谐的法学体系。”这段材料涉及的法律文献是( )
A.《罗马民法大全》B.《人权宜言》
C.《汉谟拉比法典》D.《拿破仑法典》
13.“在英王乔治三世(1760-1820在位)统治时期,处于上升时期的大英帝国却经受了它
历史上的第一次重大挫折。”材料中的“挫折”是指( )
A.美国发生南北战争B.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的独立
C.英国发生“光荣革命”D.印度发生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4.“20世纪初有两场伟大的革命,一场是中国的辛亥革命,一场是俄国的二月革命,都是应当彪炳史册的。”俄国的二月革命“彪炳史册”在于其( )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B.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C.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D.进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15.当今世界上,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多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这反映了( )
A.两极格局的形成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D.不结盟运动兴起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4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思想篇】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提出“民为责,社覆次之,君为轻”。他主张实行“仁政”,就是希望统治者要保障人民生活。他的思想莫定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基咄,成为民本思想的典范。店太宗嗳收了这一思想,认为“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位时政治清明,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少有的盛世局面。
材料二:【文学篇】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其中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作品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有“诗史”之称。宋词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大。一位北宋文学家对词的发展有很大贡献,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词风亲迈而飘逸。
材料三:【科技篇】《农政全书》是徐光启的一部农书。它在内容上包括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等12目,每一日下又分为若干个子日,十分丰富而详细;全书充分吸收和总结前人的成果,又有徐氏自己在农业方面的科研成粟。
(1)材料一中的“一位思想家”是谁?材料中认为他的思想对后世有何影响?(写出一点)材料中的唐朝皇帝在位时出现的“盛世局面”史称什么?(3分)
(2)材料二中涉及的“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什么?材料中的“一位北宋文学家”指的是谁?(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农政全书》的特点。(写出一点)请再写出我国古代的农书一例。(2分)
(4)请谈谈当代青少年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1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七国耻来源子1901年9月7日,它是所有中国人的
吉林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三校2024年九年级一模历史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