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选择题
1.(2024上·广东惠州·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B.冬天水结成冰,停止流动——分子停止运动
C.氧气和液氧都能作助燃剂——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D.湿衣服在阳光下更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2.(2024上·广东汕尾·九年级统考期末)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家务劳动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
不相符
的是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用醋做凉拌菜时闻到醋酸味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用烘干机热风烘干潮湿的衣服
温度升高时水分子变大
D
用真空塑封机将食物抽真空并密封保存
降低氧气的浓度,以延缓食物氧化
A.A
B.B
C.C
D.D
3.(2024上·广东珠海·九年级统考期末)化学观念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A.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B.热胀冷缩:分子大小发生了改变
C.压缩气体分子间隔改变
D.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
4.(2024上·广东阳江·九年级统考期末)用Pt-Rh合金催化氧化NH
3
制NO,其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①,生成物中含氮元素物质的产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
3
制NO,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化学反应前后Pt-Rh合金的质量发生改变
C.400℃时,生成的产物只有N
2
、NO
D.Pt-Rh合金催化氧化NH
3
制NO,适宜的温度为800℃
5.(2024上·广东广州·九年级统考期末)硒(Se)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下图是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硒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硒离子的符号为Se
2+
C.硒原子和硒离子的质子数相同
D.结合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硒原子结构示意图中
x
=18
6.(2024上·广东云浮·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
A.C
60
B.Cu
C.NaCl
D.H
2
O
7.(2024上·广东珠海·九年级统考期末)铑(Rh)常用于汽车废气净化催化中,Rh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3,质子数为45,其核电荷数为
A.103
B.58
C.148
D.45
8.(2024上·广东惠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是
A.相对原子质量
B.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质子数
9.(2024·广东·九年级专题练习)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氧气
B.
水
C.
氯化钠
D.
金刚石
10.(2023·广东深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这三种都是金属
B.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
C.钛的核外电子数为22
D.锑的原子序数为51
11.(2024上·广东江门·九年级统考期末)2023年8月24日13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废水中含氚、锶-90,铯-137等放射性元素,放射性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对海洋生物造成极大伤害。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
不正确
的是
A.锶是一种金属元素
B.锶的核电荷数是38
C.锶-90具有放射性
D.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2.(2024上·广东梅州·九年级统考期末)2023年10月26日三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中国空间站“天宫”供能的有砷化镓电池。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
x
的值为3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
13.(2024上·广东梅州·九年级统考期末)梅县是“金柚之乡”,是因为其中含有的“硒”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具有防癌的作用,其中“硒”指的是
A.硒原子
B.硒分子
C.硒元素
D.硒单质
二、实验题
14.(2023上·广东阳江·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某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微粒的性质。
Ⅰ.实验甲: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活塞慢慢推入。
(1)实验现象是其中
(填“吸有水”或“吸有空气”)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
(2)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
①
;
②
。
Ⅱ.实验乙中,图Ⅰ是小红按教材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所示。
【实验操作】
①向 B、C、E 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5 mL 蒸馏水,各滴入 1~2 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②向 A、D 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2 mL 浓氨水,立即用带橡胶塞的导管按图Ⅱ连接好,并将 D 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3)E 试管中加入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的目的是
。
(4)进行操作 ② 时观察到的现象是:B 试管中的溶液
;C 试管中的溶液
;且 C 试管变色比 B 试管变色
(选填“快”或“慢”)。
(5)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
①
;
②
。
(6)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写一条)。
15.(2023上·广东广州·九年级校考期中)如图,将滤纸折叠成两朵相同的纸花,在纸花上都均匀喷洒溶液,用细线将纸花固定在两个相同
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广东地区专用):物质构成的奥秘模拟练习.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