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甘肃兰州
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卷)
历
史
(考试时间:
50
分钟
试卷满分:
50
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
Ⅰ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
Ⅱ
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Ⅰ
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
.
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天水秦安)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重要的文化遗址之一。该遗址发掘房址
241
座,还采集到已炭化的黍和油菜籽。据此推断,大地湾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
A
.
集体群居
B
.
采集渔猎
C
.
农耕定居
D
.
铁犁牛耕
2
.
中国文明社会经过长期的沉积和发
酵
,到战国时期出现了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造就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朝代。其中
“
文化大喷发
”“
思想大爆炸
”
是指
(
)
A
.
诸侯争霸
B
.
私学兴起
C
.
商鞅变法
D
.
百家争鸣
3
.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不仅兼并小国,而且大国之间也出现兼并现象。这突出反映了
(
)
A
.
变法使各国实力增强
B
.
统一趋势增强
C
.
各国君主争霸野心强烈
D
.
分封制彻底崩溃
4
.
司马迁编撰《史记》寄以
“
述往事,思来者
”
之意,这表明他的治史理念是
(
)
A
.
秉笔直书
B
.
评价人物
C
.
以史为鉴
D
.
涵养德行
5
.
研究发现,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慕容部从辽西主动迁到中原地区。后来,慕容鲜卑便从历史上
“
消失
”
,只留下
“
慕容
”
一词作为一个姓氏而存在。这一现象表明南北朝时期
(
)
A
.
民族交融加强
B
.
南北发展平衡
C
.
经济破坏严重
D
.
文学艺术繁荣
6
.
下图为唐朝时期中日两国的货币,。这反映出当时两国
(
)
A
.
审美观念一致
B
.
文明相互借鉴
C
.
文明交流频繁
D
.
铸银水平相当
7
.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
“
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
……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
从材料中可知
(
)
A
.
宋代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
B
.
政府规定商业区居民区分开
C
.
宋代店铺经营时间不再受限
D
.
所有市民都只能到饭店吃饭
8
.
《元史
·
地理志》记载:
“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
由此可知元朝
(
)
A
.
驿站分布广泛,加强了各地联系
B
.
丝绸之路畅通,便利贸易往来
C
.
鼓励对外贸易,驿站最远达欧洲
D
.
实行开放政策,强化边疆管理
9
.
“15
世纪初的明代,中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
……
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
”
习近平主席在第一届
“
一带一路
”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这番话,主要强调了郑和下西洋
(
)
A
.
得到了明成祖的大力支持
B
.
用货物换取海外奇珍
C
.
促进了对外友好交往
D
.
彰显了明朝强大国力
10
.
有学者认为:
“
这种政策使中国陷入了深渊,错失了利用对外贸易发展经济、建设国家的机遇;这种政策的实行,导致了中国一度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航海业日益落后于西方,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与资本的原始积累。
”
材料中的
“
这种政策
”
是
(
)
A
.
闭关锁国
B
.
休养生息
C
.
轻徭薄赋
D
.
重文
轻武
11
.
中国在
19
世纪上半期出现了
“
千古未有之变局
”
,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这种
“
变局
”
开始于
(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12
.
在中国近代化的一系列探索活动中,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是
(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1
3
.
“
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
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
利。
”
上述现象可能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 )
A
.
《南京条约》
B
.
《天津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1
4
.
1936
年的美国
《纽约时报》
报道称:
“
蒋介石将军,虽已失去自由,
2024年甘肃兰州中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卷(无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