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历史临考冲刺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15
分。
1
.
历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下面能解释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焚书坑儒
B.
统一文字
C.
罢黜百家
D.
推恩令
2
.
诗人孟郊得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凭借的是( )
登科后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想当年灰头灰脸人人看不起),
今朝放荡思无涯(一朝中榜心情舒畅思绪万千)。
春风得意马蹄疾(春风里我得意洋洋扬鞭驰马),
一日看尽长安花(一日看尽长安城里鲜花缤纷)。
A.
财富的多寡
B.
皇帝的喜好
C.
才能和学识
D.
士族和门第
3
.
唐太宗曾说:“吾居位以来……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劳烦。”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唐太宗善于纳谏和自我反省
B.
唐太宗时期出现了盛世局面
C.
唐太宗时期经济繁荣和民族团结
D.
唐太宗时期生活奢侈浮华仍严重
4
.
一位生活在元朝大都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
A.
到江南贩运棉布
B.
经运河到杭州游览
C.
从刘家港海运大米到直沽
D.
到西藏经商收到驻藏大臣的热情款待
5
.
作为帝国整体事业来看,远征的实质成果是以此为契机,南洋各政权开始向明朝派出朝贡使节。从中国出发的郑和船队,在规模上就像一座行驶在海面上的帝国,甚是威风。由此看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
A.
探访生死未卜的建文帝
B.
明成祖对于海洋的探索欲
C.
开拓中外贸易商路
D.
提高明朝在海外的地位和威望
6
.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
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其中“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
甲午中日战争
B.
鸦片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
经过李鸿章斡旋,清政府最终赔款降到
4.5
亿两,意思是中国“人均一两”,虽然是一个耻辱的数字,但比列强们开口要价少了很多。这一条约( )
A.
是中国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
B.
在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
C.
与组成联军侵华的八国签订
D.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8
.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任便立法治理。”该规定( )
A.
提高了中国的政治影响力
B.
使中国开始丧失部分领土主权
C.
利于中英平等贸易的发展
D.
使中国完全纳入资本主义市场
9
.
有西方史学家认为,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导致整个中国陷入“大动乱”,但中国史学家普遍认为,这一后果具有里程碑意义。里程碑是指当时( )
A.
实现了国家的独立民主
B.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
C.
开始了中国近代化探索
D.
开启了新的革命局面
10
.
观察下面希腊、罗马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帕特农神庙是希腊最早文明的遗迹
B.
希腊、罗马建筑艺术只体现在神庙
C.
罗马建筑吸收希腊建筑特点并创新
D.
万神庙的修建主要为召开公民大会
11
.
如图是广东华强火柴厂出品的“
7
•
7
”火花,这是一枚反映抗战历史的火花,其主图为一幅当时的中国地图,上面标注了各省行政区域,数字“
7
•
7
”被醒目地设计在地图中心。该火花创作背景为( )
A.
九一八事变
B.
一二•九运动
C.
卢沟桥事变
D.
豫湘桂战役
12
.
为了粉碎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八路军发动了如图战役,下列关于这场战役说法正确的是( )
A.
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B.
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血洒疆场
C.
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D.
主要目的是破袭日军的交通线
13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期,人人心中逐步形成一种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而且是必须的。另一方面,有一个贤明善良的君主仍被认为是人民的幸福。英国人民这种矛盾的心理( )
A.
是实行君主立宪不容忽视的因素
B.
造成了政治革命后政局长期不稳
C.
是导致资产阶级革命曲折的根源
D.
导致议会与国王的权力界限不明
14
.
如图是美国精神的象征,是美利坚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谊的代表。神像高约
46
米,重约
225
吨,她右手高举火炬,左手拿着标有“
1776
年
7
月
4
日”的铭板。这块铭板纪念的是( )
A.
《独立宣言》发表和独立战争开始
B.
《独立宣言》发表和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C.
《独立宣言》发表和大陆军的组建
D.
《独立宣言》发表和独立战争的胜利
15
.
2023
年
3
月在中国斡旋下,伊朗和沙特两国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并相互重开大使馆,并发表了三方联合声明。这一结果,有望极大缓解多年来沙特和伊朗在中东地区的竞争和对抗关系。这表明( )
A.
亚洲已实现政治一体化
B.
中国在多极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
C.
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D.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增强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
分。
1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的家住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漫山遍野的大豆和高梁。我的家住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九一八!
2023年辽宁锦州市中考历史临考冲刺试卷-普通用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