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河南省中考历史试卷(
B
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共
20
分。
1
.
下列三幅艺术作品的内容都( )
A.
印证了传说中的历史
B.
描绘了对外交流场景
C.
呈现了民族间的友好
D.
展现了重大历史题材
2
.
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等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下列句子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D.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
.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这主要说明科举制( )
A.
有利于社会公平
B.
促进了重学风气
C.
扩大了官员来源
D.
加强了中央集权
4
.
条约的签订让台湾人民“若夜午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该条约指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5
.
时任美国驻华公使的芮恩施这样评价五四运动:从巴黎和会决议的祸害中,产生了一种令人鼓舞的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使他们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芮恩施的观点表明五四运动( )
A.
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B.
改变了巴黎和会的决议
C.
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
D.
完成了中国的救亡使命
6
.
一战前后,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较为迅速,使工商界在欣喜之余都在准备进一步扩大投资,兴办更多的实业。然而
20
世纪
20
年代的经济萧条,又使他们如大暑伏天而堕三九寒冬。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
B.
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C.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D.
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7
.
某次战役历时
52
天,歼敌
47.2
万人。同时使我国的解放战争获得了一个巩固的、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战略后方。该战役( )
A.
解放了中原地区
B.
揭开了战略进攻序幕
C.
解放了东北全境
D.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8
.
《大公报》记者萧乾回忆:“如果重生是奇迹,今天我看见了
5000
年古老中国的重生。老了时,我将拍着胸脯对我的儿孙们讲,开天辟地的那一天,我在场”。他见证的是( )
A.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新中国的成立
C.
抗美援朝的胜利
D.
土地改革的完成
9
.
20
世纪
80
年代,当农村改革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时,中国的南海同样惊涛拍岸……中国开始了创造奇迹的新征程。这里的“惊涛拍岸”意指( )
A.
邓小平南方谈话
B.
国有企业的改革
C.
经济特区的建立
D.
乡镇企业的发展
10
.
近年,“天眼”探空、神舟飞天、墨子“传信”、高铁奔驰、北斗组网、超算“发威”、大飞机首飞厚积薄发的中国科技交出了让世界瞩目的答卷。这体现了我国( )
A.
秉持科技创新理念
B.
建成世界航天强国
C.
实现科技强军战略
D.
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11
.
如图所示是公元前
600
年的泥板地图:地球以一个小圆盘的形象出现,它的外面一圈是水,邻近地球中心的矩形横跨幼发拉底河,它周围的小圆圈代表邻近的城市。地图中矩形代表的城市可能是( )
A.
开罗
B.
巴比伦
C.
雅典
D.
斯巴达
12
.
西欧中世纪晚期,拥有原材料的商人看中了乡间廉价的劳动力市场,纷纷将纺纱、织布等工作外包到乡下,成千上万的农民将羊毛、亚麻纺成纱,或再制成布匹交给商人。农村家庭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这些农民的生产( )
A.
体现了早期雇佣关系
B.
只用于家人自给自足
C.
普遍存在于新兴城镇
D.
主要集中在手工工场
13
.
尘世生活本身就值得生活,并不需要轻贱和牺牲今生及今生之快乐,以换取在另
一世界的永生。这句话蕴含的思想是( )
A.
神权至上
B.
人文主义
C.
君权神授
D.
民主科学
14
.
拿破仑大军开到哪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府职位向能力开放的原则就传播到哪里。这表明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
A.
维护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B.
引发了欧洲各国的反抗
C.
传播了法国大革命思想
D.
动摇了欧洲的教会统治
15
.
从
1850
年开始,西方社会城市化水平首次超过
50%
,先是在英国,后是在其他地区。这一情况主要是由于( )
A.
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B.
早期的殖民掠夺与竞争
C.
工业革命进行与扩展
D.
洲际之间的商业与贸易
16
.
《共产党宣言》指出: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材料表明《共产党宣言》揭示了( )
A.
阶级斗争的必要性
B.
全球的文化冲突
C.
殖民掠夺的残酷性
D.
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17
.
根据新规定,
1921-1922
年粮食税额不超过
2.4
亿普特(普特:俄国重量单位),撤销原来按照粮食征收制征收
4.23
亿普特的指标的法令。
1.6
亿普特的缺额将通过商品交换取得。这表明( )
A.
粮食税减轻了农民负担
B.
新政策剌激了农业发展
C.
苏俄全面发展商品经济
D.
农业集体化的成效显著
18
.
如图两幅图片中的水利工程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