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
2024
年中考
历史
模拟卷(
吉林
专用
)
0
6
(考试时间:
5
0
分钟
试卷满分:
6
0
分)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
Ⅰ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
Ⅱ
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Ⅰ
卷
一、单项
选择题(
每
小题
1
分
,共
10
分)
1
.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
A
.周武王
B
.大禹
C
.商汤
D
.嬴政
2
.清朝时,它的设立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它是(
)
A
.锦衣卫
B
.军机处
C
.枢密院
D
.中书省
3
.
19
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西方各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
1840
年英国发动了对中国的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
.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
.维护封建经济
B
.发展资本主义
C
.维护封建统治
D
.抵抗外国侵略
5
.提出
“
实业救国
”
的口号,并身体力行,创办大生纱厂的是
A
.李鸿章
B
.张謇
C
.杨靖宇
D
.左宗棠
6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7
.籼型杂交水稻的发明者,被誉为
“
杂交水稻之父
”
的科学家是(
)
A
.钱学森
B
.邓稼先
C
.袁隆平
D
.屠呦呦
8
.下列图片反映的两种文明有许多不同之处。下列对其不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图一亚非文明
图二希腊文明
A
.地理环境不同
B
.经济类型不同
C
.政治体制不同
D
.社会性质不同
9
.
“1804
年颁布实施
”“
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
经过多次修改,今天仍然在法国施行
”
,这些内容描述的是(
)
A
.《拿破仑法典》
B
.《权利法案》
C
.
1787
年美国宪法
D
.《人权宣言
》
10
.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临时反倾销税
(
惩罚性关税
)
。下列能够解决这一国际贸易争端,捍卫企业正当权益的组织是(
)
A
.联合国
B
.二十国集团
C
.欧共体
D
.世界贸易组织
第
Ⅱ
卷
二、归纳列举题(共
1
5
分)
11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著作。
(
5
分)
(
1
)
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开创者的医学名著
——
(
2
)
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业书籍
——
(
3
)
编年体通史
“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
(
4
)
明代末年一部很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
(
5
)
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清代小说
——
12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战役名称。
(
3
分)
(
1
)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
(
2
)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
(
3
)
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的事件
——
13
.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
3
分)
(
1
)
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的司令员
——
(
2
)
被称为
“
铁人
”
的石油工人一
-
(
3
)
2008
年成功完成出舱任务
,
实现了太空行走
——
14
.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国家名称
(
4
分)
(
1
)
《汉谟拉比法典》是它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
——
(
2
)
它为后
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
(
3
)
8
世纪中期,它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
——
(
4
)
20
世纪
20
年代,它成为华盛顿会议的最大获益者
——
三
、材料
分析
题(共
20
分)
15
.农为天下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7
分)
材料一
北京地区农业考古成果(部分)
①
②
③
新石器时代石磨盘和石磨棒(用于加工谷物),平谷上宅遗址出土。此处还发现了半地穴式房屋遗址
东汉陶仓(粮仓模型),昌平半截塔村汉墓出土
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铁镰(用于收割农作物),延庆胡家营遗址出土
(
1
)
将材料一中的考古成果按所属的历史时期排序。(写序号)任选一项成果,说明该时期北京地区的生产状况。(示例除外)
(
2
分)
示例:
②
;说明东汉时期重视粮食储存,折射出当时北京地区农业生产有较大发展。
材料二
图
1
东汉牛耕画像石
图
2
魏晋嘉峪关墓葬壁画图《胡人牛耕图》
图
3
《耕织图》(局部)
(
2
)
材料二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农耕场景,请指出其耕作方式的相同之处。本组材料对研究古代农业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请以图
2
为例加以说明。
(
2
分)
材料三
在唐前期
130
多年中,朝廷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组织兴修水利工程达
160
多项,劳动人民还发明了连筒、筒车和水轮等新式灌溉工具。贞观末年,全国户数约
300
万,到开元末年,全国户数已超过
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吉林专用)06.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