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卷
(本卷满分:
70
分
考试时间:
6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
纸相应
位置上)
1
.社科院版《中国通史》记载:
“
鲁国(今山东曲阜),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地,原来商朝重要的属国
奄
国所在,
奄
国也是周公东征的主要讨伐对象之一。鲁国的受封主要是为了加强对东夷的控制。
”
此材料说明
A
.分封制的对象是宗亲和功臣
B
.分封的主要目的是巩固统治
C
.
西周只
在商朝故地进行分封
D
.周公创立了西周的分封制度
2
.以下汉字的演变示意图体现出(
)
A
.中华文明的连续性
B
.甲骨文有多种造字方法
C
.中国古代交通工具种类多样
D
.中华文明起源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3
.春秋战国时期的
“
百家争鸣
”
,从政治角度讲,有为百姓而
“
鸣
”
,有为统治者而
“
鸣
”
,其中为百姓而
“
鸣
”
的民本思潮和为统治者而
“
鸣
”
的君主专制主义思想分别出自(
)
A
.墨家、儒家
B
.法家、道家
C
.儒家、法家
D
.道家、儒家
4
.《战国策
·
秦策一》记载:
“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罚不讳强大,赏
不
私亲近
……
期年(一年)之后,道不拾遗,民
不
妄取,兵革大强。
”
这表明变法(
)
A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B
.使社会治安良好
C
.使秦国国力得到增强
D
.激发了秦军斗志
5
.下图是
小哲同学
用于大单元学习的时空定位,它最适合用于研究(
)
A
.周王室衰微的原因
B
.中国古代社会转型
C
.秦统一六国的过程
D
.春秋战国社会动荡
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
“
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
”
下列措施能体现这个
“
印记
”
的有(
)
①
确立中央集权制
度
②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③
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④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7
.如图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中央的因素,汉武帝(
)
A
.实行
“
削藩
”
B
.推行分封制
C
.颁布
“
推恩令
”
D
.宣布
“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
8
.公元前
124
年,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兴办太学,招收正式弟子
50
名,又增设无定额的旁听生,由郡国选择
“
好文学,敬长上,
肃
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
”
的少年充当。正式弟子和旁听生均每年考试一次,合格的按等第任用。这表明当时(
)
A
.儒家思想发展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B
.考试成为选拔官吏的唯一标准
C
.学校教育与用人选官相结合
D
.打破了贵族子弟世代为官的局面
9
.历史学习强调
“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
。下面表格列出的史实能够证明(
)
时期
史实
西汉
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
36
国
东汉
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长期留守西域,经营西域
30
多年
A
.东汉时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
.汉武帝时就对西域进行了有效管辖
C
.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D
.西藏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10
.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
汴
渠),
名通济
渠,自洛阳西苑引谷、
洛
水达于河,自板
渚
引河入
汴
口,又从大梁之东引
汴
水入于泗,达于淮,自江都宫入于海。
……
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
漕
,私行商旅,舳舻(船
头和船尾的并称)相接,隋氏作之虽
劳
,
后代实受其利
焉。从材料中能提取的信息是(
)
A
.大运河修建于隋文帝时期,起于长安
B
.大运河的修建
虽造成
劳役繁重,但有利于后世发展
C
.大运河的修建主要是用于商人的交易
D
.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为
炀
帝巡幸江都
11
.
“
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
……
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
不
荣。
”
材料说明科举制看重的是一个人的(
)
A
.财富
B
.门第
C
.才学
D
.人缘
12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清康熙年间编著的《全唐诗》共收录诗歌
48900
首,诗人
2300
多位。唐代诗歌之所以兴盛,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分不开。一方面,唐代经济发达,社会风气开放,处于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这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科举制度的推行也促进了文人的创作,材料所述的是(
)
A
.唐诗兴盛的原因
B
.唐诗产生的影响
C
.唐诗的历史地位
D
.唐诗的创作内容
13
.唐太宗说:
“
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
匠
无弃材,明主无弃士。
”
由此可见,唐太宗:(
)
A
.推行开明民族政策
B
.虚心纳谏从谏如流
C
.知人善任量才用人
D
.重视地方吏治管理
14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业生产工具中,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格外重要。
下列农业
生产工具中,属于唐朝时期发明并推广的有(
)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15
.
“
和
试卷解析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试卷Word文档在线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