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学期初三年级第一次模拟测试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
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学科共20道题,考试时量60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 16个小题,每小
题3分,共48分)
1.在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城内外祭坛上权贵们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
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神灵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
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这说明当时
A.黄河流域的发展
B.阶级分化的特点
C.禅让制度的盛行
D.原始农耕的出现
2.1959年被发现并开始发掘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由北部的宫殿区、南部的手工业作坊区构
成,其丰富的文化遗存印证了
A.夏王朝的存在
B.炎黄传说的真实性
C.禅让制的推行
D.殷商王朝的兴衰
3.周王朝对青铜礼器的使用规格制定了制度,鼎和簋(guǐ)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配偶数,如天
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这反映出当时
A.分封制下等级森严
B.铁器的逐步推广
C.分封制在逐步瓦解
D.由游牧转入农耕
4.从下图中能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秦的暴政引发秦末农民大起义
B.陈胜吴广的起义方向是自西向东
C.陈胜吴广的起义是第一次农民起义
D.陈胜吴广起义控制了大泽乡地区
5.“太子年幼继位,外戚骄横擅权,无视幼主。及至皇帝成年,结纳在自己身边的心腹宦官,除
掉外戚,又演变成宦官专权的局面。”这种现象
A.是佛教产生的重要背景
B.是道教产生的重要背景
C.标志着东汉王朝的瓦解
D.是郡县制的弊端造成的
6.数学家刘徽最早提出了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求得圆周率为 3.1416,祖
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 3.141 592 6 和
3.141 5927之间。这主要反映了
A.古代科技的颠覆与创新
B.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C.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D.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
7.“张公出,丝路兴,文明传。⋯⋯大业(年号)始,东都建,运河开。”材料中的“丝路”与“运河”
都促进了
A.南北交通的发展
B.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西汉大一统的局面
8.科举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机制,这对知识分
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材料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形成新的价值取向
B.阻止了世家子弟的入仕
C.忽视了读书人品德的考察
D.提升了全社会文化水平
9.《杜诗详注》卷十记载:“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
水,高则泻水。”这里描述的农业工具是
A.翻车
B.曲辕犁
C.筒车
D.秧马
10.下列关于下图中历史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两人和亲是迫于吐蕃势力强大
B.两人和亲标志西藏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C.这两位人物和亲发生在唐玄宗时期
D.图中两人和亲与中原文化先进相关
11.以下是某历史老师整理的北宋的统治措施。这些措施
①派遣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地方官
②科举及第后即予授官,且升迁比其他出身者便捷
③宋太祖亲自主持殿试,并成为制度
④武将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B.克服了中央和地方行政效率低下的弊端
C.提高了宋朝军队在战场上的应对能力
D.杜绝了地方和军队贪污腐化现象的发生
12.“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译文:唐朝所谓的
羁縻州,往往在这些地方),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一现象出现在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
13.朱元璋立下一条祖训:以后子孙做皇帝时,不许立丞相。对于奏请设立的大臣要治重罪。
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A.继承前朝制度,维护政治稳定
B.分封诸子为王,以藩王代替丞相
C.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
D.集中皇帝权力,以加强君主专制
14.1488年版的《吴江县志》载:在苏州正南的农村,如果有人离家100里以外经商,让家人居
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中考一模历史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