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中考试卷 生物试卷

2020年上海中考生物试卷(科学).docx

上海市 2020年 DOCX   8页   下载0   浏览74 免费文档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2020年上海中考生物试卷(科学).docx 第1页
2020年上海中考生物试卷(科学).docx 第2页
剩余7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2020 年上海市中考生物试卷(科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12 分。 1 . 观察蜗牛的实验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对触碰最敏感的部位是触角 B. 对声音的刺激反应敏感 C. 对光的刺激有反应 D. 对醋的气味刺激有反应 2 . 生命的起点是(  ) A. 精子 B. 卵细胞 C. 受精卵 D. 胚胎 3 . 以下对四种动物进行分类的依据(  ) 甲类 丹顶鹤 金丝猴 乙类 蜗牛 蜘蛛 A. 是否有脊柱 B. 是否会生长 C. 是否会呼吸 D. 是否有羽毛 4 . 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 C 的是( ) A. 牛奶 B. 馒头 C. 鸡蛋 D. 猕猴桃 5 . 下列器官中,能维持人体内水分平衡的是(  ) A. 心脏 B. 肾脏 C. 肺 D. 胃 6 . 下列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来回答的问题(  ) ①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 ②佩戴口罩,是否有助于减少病菌传播? ③对做出贡献的员工,怎样根据规章制度予以奖励?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③ D. 都不可以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9 分。 7 . 特殊时期我们不得不通过“空中课堂”来继续我们的学习,但这又对我们惯常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挑战。怎样合理安排我们的营养、运动和休息呢? 如图是小明同学原在校与今年 3 月份居家学习期间的作息时间分类统计。图 1 是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对照;图 2 是居家学习期间自主活动中各项内容的时间安排。 ( 1 )据图 1 可知,在居家学习期间,小明在作息时间的分配上,与其在校期间相比,时间减少最多的是 ______ ,时间增加最多的是 ______ 。 ( 2 )在居家学习期间,小明发现自己明显发胖了,他认为这主要是运动时间减少造成的。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你结合图 1 说明理由: ______ 。 ( 3 )近期,小明觉得看远处物体有点模糊,于是到医院进行了检查。 ①据图 3 判断小明可能患了 ______ (近 / 远)视。你判断的依据是物体发出的光进入眼球后,成像在视网膜 ______ (前 / 后)。 ②医生建议小明佩戴眼镜,应选用 ______ (凹 / 凸) 透镜矫正视力。 ③小明的视力发生变化可能与观看电子屏幕时间变长有关,据图 1 和图 2 分析可知,小明每天用于观看电子屏幕总时长 ______ (大于 / 等于) 3.3 小时。 ④请你为小明提出保护眼睛的建议(写出一条即可): ______ 。 三、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5 分。 8 .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当视野中看到模糊的物像后,再调节 ______ (粗 / 细)准焦螺旋至清晰。如图是显微镜视野下的细胞图片,该细胞是 ______ (动物 / 植物)细胞,其中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是 ______ (填图中的字母)。 9 . 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该食物网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______ ;如果在该草原上使用高效灭鼠药,使鼠类在短时间内几乎全部死亡,则该食物网各成分中,受影响最大的首先是 ______ 。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4 分。 10 .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天竺葵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将天竺葵整株植物放置在黑暗环境中两昼夜。 第二步:用黑卡纸对叶片乙作局部遮光处理:用装有碱石灰(碱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透明塑料袋,将叶片丙包裹密封;叶片甲不做任何处理。 第三步:将植株放置于阳光下 3-4 小时。再分别摘取叶片甲、乙、丙,按图 2 的步骤进行检验。 ( 1 )实验步骤中第一步的作用是通过 ______ ( 光合 / 呼吸)作用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 2 )图 2 中去除叶片内叶绿素的是步骤 ______ ( a/b/c )。 ( 3 )分析图 3 的实验现象,未遮光部分变蓝表明 ______ (有 / 无) 新淀粉生成,遮光部分不变蓝表明 ______ (有 / 无)新淀粉生成,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 ______ 。 ( 4 )若要验证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应选择叶片甲与叶片 ______ 进行对照分析。 11 . “公筷公勺”倡议一直是饮食文化的热点话题之一,使用公筷能否有降低病菌的传播风险,专家们为此专门开展了实验探究。 步骤 1 :实验小组在餐馆,一共点了 6 道菜。餐前均经严格的第一次无菌采样。 步骤 2 :每道菜分成两份,一份使用公筷,一份不使用公筷。参与人员交替着吃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的两组菜,最后每个菜都至少留下了 25 克后再进行第二次无菌采样。 步骤 3 :采集的样本通过冷链运到实验室,经过 48 小时的培育。再分别测试餐前、使用公筷和不使用公筷用餐之后的菌落数。测试结果如下表。 菜名 结果( cfu/g ) 餐前 餐后 公筷 非公筷 凉拌黄瓜 14000 16000 45000 盐水虾 160 150 220 干锅茶树菇 1100 4600 79000 炒芦笋 30 30 530 咸菜八爪鱼 60 20 5000 香辣牛蛙 60 150 560 注: efu/g 是指每克待检样品培养出的菌落形成单位。 ( 1 )专家是基于什么问题进行这项研究的? ______ 。 ( 2 )每道菜分成两份的目的是为了进行 ______ 实验。 ( 3 )餐前的凉拌黄瓜的菌落总数远高于其他菜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 A .未经过高温杀菌 B .黄瓜易滋生细菌 ( 4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发现每一道菜“使用公筷”组均比“不使用公筷”组的菌落数明显 ______ ( 多 / 少
2020年上海中考生物试卷(科学).docx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