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24
年
辽宁省新中考模拟
卷
历
史
卷三
第
一
部
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
本题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下列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符合
题意的选项
)
1
.
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是汉字
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
脉。
(
)
A.
甲骨文
B.
小篆
C.
隶
书
D.
楷书
2.
下图是商鞅铜方量,其周身刻有两组铭文。第一组交代了商鞅在变法期间为统一度量衡造此量
器;第二组是加刻的秦始皇诏书,将商鞅制定的标准推行至全国。此文物见证了
(
)
A.
铁器的普遍性
B.
西周的建立
C.
秦量的延续性
D.
秦朝的暴政
3.
南朝人追忆北魏洛阳城说:“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种变化得益于
(
)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创立
B.
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
C.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D.
孝文帝改革的实施
4.
下图显示了中国古代南北方人才比重的变化,形成这种变化的根源是
(
)
A.
民族政权并立
B.
人口快速增长
C.
经济重心南移
D.
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
5.
“自封建变
郡
县,有天下者,汉、隋、
唐、
宋为盛,然幅
员
之广,
咸不逮
(
都不知
)
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以上材料能说明
( )
A.
中外交通四通八达
B.
地方管理制度的发展
C.
各朝都重视边疆治理
D.
古代选官方式的变化
6.
下面是一位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
①
处应填
( )
A.
大的商帮出现
B.
闭关锁国政策
C.
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D.
都市生活繁荣
7.
明清时期,厦门一带的商人经常往来于江浙地区进行棉布贸易。在厦门开市通商后,物美价
廉
的洋布充斥当地,民间购买者增多,传统商路和手工纺织业开始衰落。以上材料可以用于说明
(
)
A.
鸦片战争的影响
B.
英法联军的罪行
C.
甲午战争的背景
D.
八国联军的侵略
8.
近代中国的历史演进,与世界的变化发展有密切联系。下表
①
处应为
( )
世界历史事件
对中国的影响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机会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并传番马克思主又
1919
年,巴黎和会召开
①
A.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武昌起义胜利
C.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五四运动爆发
9.
大革命失败后,面对中国革命的低潮,中国共产党开始新的探索,最终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下列选项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正确的是
( )
A.
秋收起义→
《论持久战》
→八七会议
B.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
南昌起义→
中共七大→八七会议
D.
中共七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论持久战》
10.
下图反映了我国
20
世纪
50
年代经济领域发生重大变革的一个场景。这一变革的作用是
( )
北京茶叶店全行业试行公私合营,人们敲锣打鼓进行庆祝
A.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
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
C.
促进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
D.
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11.1984
年,邓小平在考察了深圳、珠海、厦门后指出:“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由此可见经济特区的建立
( )
A.
使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得到巩固
B.
深化了对外交往
C.
标志着对外开放格局的最终形成
D.
增强了国防实力
12.
下面是某船队一次航行的部分记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
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
B.
达·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
C.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D.
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13.
下面表格里的内容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 )
时间
1689
年
177
2024年辽宁新中考历史模拟练习卷(三).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