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
B
九年级学业水平质量监测
历
史
注意事项:
1
.满分
60
分,答题时间为
60
分钟。
2
.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
24
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
12
道试题,每题
2
分,计
24
分。每道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在陕西关中地区出土的秦汉时期的历史文物非常丰富。下列文物可以用于研究这一时期历史的是(
)
A
.三星堆青铜面具
B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C
.西安骊山陵兵马俑军阵
D
.金奔巴瓶
2
.为古代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人物是(
)
A
.商鞅
B
.鉴真
C
.郑和
D
.玄奘
3
.我们可以从文物和遗存中感受到历史演进的脉搏。下列文物和遗存所反映的主题是(
)
班禅金印
新疆伊犁将军府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使用的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4
.下列近代侵华战争的信息表中,战争与战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侵华战争
中国战败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A
鸦片战争
《马关条约》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C
甲午中日战争
《北京条约》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5
.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史实是
(
)
A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
.黄埔军校的成立
C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6
.右图所示的是中国近代的一所私营棉纺织企业。该企业(
)
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
A
.创办于鸦片战争之前
B
.在一战期间发展受挫
C
.属于近代的民族工业
D
.是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7
.下列历史信息,能反映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是(
)
①“一五”计划的编制
②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③公私合营
④个体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8
.下列教材中的图片入选了某校同学举办的图片展。据此可知,该图片展的恰当主题是(
)
①毛泽东和斯大林
②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
③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④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A
.国防力量增强
B
.外交成就突出
C
.科技水平提升
D
.综合国力提高
9
.下列古代法律典籍,属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查士丁尼法典》
D
.《法理概要》
10
.某节历史课上老师提到“哥伦布”“环球航行”“世界观念”等关键词。据此可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
)
A
.文艺复兴
B
.早期殖民掠夺
C
.探寻新航路
D
.美国的独立
11
.苏联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下列能够反映出苏联模式产生积极作用的是(
)
①使苏联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②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③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④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12
.第三次科技革命将人类带入了(
)
A
.“蒸汽时代”
B
.“信息时代”
C
.“电气时代”
D
.“铁路时代”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
36
分)
二、非选择题(共
3
道试题,计
36
分)
13
.(
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A
汉代海上航路示意图
图
B
元朝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
郑和西航始于永乐三年(
1405
年),止于宣德八年(
1433
年),共
7
次,历时
20
多年,最远到达红海海口和北非东岸,并且越过了赤道。郑和能够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远航,原因有以下数点:宋元以来海上交通与海外贸易大为发展,海船建造技术与航海技术大为提高,海外地理知识日渐丰富;明朝经济经过洪武年间的恢复和发展,到永乐年间已进入极盛,为海外航行创造了物质条件;明太祖时国家初建,主要致力于国内的励精图治,明成祖时则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声威,招致朝贡。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
《中国古代史教程》
(
1
)材料一图
A
中,重要的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因此这条航线被称为“
_________
__
_
”。(
1
分)宋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__________
加以管理。(
1
分)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
__________
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
1
分)
__________
的东征及其帝国的建立促
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1
分)
(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和能够进行大规模远航的原因。(
2
分)简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2
分)
(
3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古代对外交流有何特点?(
2
分)
14
.(
11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
世纪,随着欧洲的海外扩张,各地区的民族相互发生直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名校协作体中考二模历史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