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下期学情调
研
2
科目:历史
(
时间
: 50
分钟
,
满分
: 50
分
)
选择题
(
共
20
小题
20
分
)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在答题卡上。
1
.
2024
年
3
月
22
日,国家文物局正式揭晓
“2023
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其中商丘永城王庄遗址和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入选。至此河南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达
55
项,继续领跑全国。由此判断
(
)
A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
B
.河南遗址众多底蕴丰厚
C
.商丘永城和郑州都是商朝的都城
D
.考古发现可以印证历史文献的真实性
2
.洛阳位于黄河中游,河水贯穿城市,形成了
“
水陆并行
”
的运输体系;
洛阳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与西域各国有着频繁的贸易和往来;
洛阳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由此可见,洛阳在中国古代的重要地位主要源于
(
)
A
.城市规模大
B
.王朝定都多
C
.历史文化久
D
.交通很便利
3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
“
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
。
2021
年
12
月
14
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汉文帝霸陵所在地这一重大考
古发现,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还有陶格、铁器小件。这说明
(
)
A
.考古发现可证实文献记载正确性
B
.《史记》记载都是可信的
C
.考古发现是认识历史的唯一途径
D
.文献可单独作为历史证据
4
.在大运河的修建过程中,我们的祖先遇到了许多难题。如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拔不同,如何控制水的流向、进行土方挖掘与运输,便是其中一个难题。但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修成了直到今天我们都为之骄傲的大运河。材料强调大运河的开通
(
)
A
.加强了南北的联系
B
.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C
.巩固
隋
王朝的统治
D
.体现劳动
人民的智慧
5
.如表为东晋至宋朝入
仕
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朝代
东晋
隋
唐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1%
A
.社会阶层的流动
B
.门第观念的消亡
C
.儒家思想的影响
D
.科举制度的实行
6
.下面图片共同反映了唐朝
(
)
A
.开明的民族政策
B
.商品经济的发达
C
.对外交往的频繁
D
.思想文化的繁荣
7
.《梦粱录》卷十三记载南宋首都临安
“
万物所聚,诸行百市
”
,
“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
。材料反映了南宋都城
A
.农业的发展
B
.手工业的兴旺
C
.商业的繁荣
D
.市民生活丰富
8
.清朝前期,在西北先后平定噶尔丹叛乱和大小和
卓叛乱
,设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在东南,设置台湾府;
在西藏册封达赖和班禅,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这些措施反映了
(
)
A
.清朝疆域面积辽阔
B
.清朝对外联系加强
C
.清朝君主专制强化
D
.边疆治理因地制宜
9
.
19
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一个是回光返
照的老大帝国,一个是喷薄欲出的近代国家,在这种情况下,战争不能避免。爆发了
(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
.陈独秀认为:
“
儒教孔道不大破坏,中国一切政治、道德、伦理、社会、风俗、学术、思想,均无有救治之法。
”
为
“
救治
”
中国,陈独秀呼吁
(
)
A
.进行思想变革
B
.尊孔复古
C
.提倡男女平等
D
.普及白话文
11
.
“
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
、
“
伟大社会革命运动
”
、
“
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
,是学者们对民主革命时期的一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运动的高度概括。这场
“
运动
”
是(
)
A
.戊戌变法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国民革命运动
12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有力推动下,各派系军队摒弃前嫌共同对日作战;
曾经政见对立的各党派,结成抗战同盟。
……
少数民族同胞积极投身抗日斗争,仅粤籍华侨就有
4
万多回国参战。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
(
)
A
.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B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彰显共产党的核心地位
D
.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13
.利用表格对历史知识进行整理,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历史。据下表可以得出的历史认识是(
)
时间
内容
新中国成立前
期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
——
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1956
年
我国仿制成功歼
-5
型歼击机
1966
年
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2015
年更名为火箭军
2012
年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
辽宁舰
”
交接入列
A
.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
B
.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C
.国家重视科学技术研究
D
.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4
.英国《金融时报》指出:
1978
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
1985
年、
1992
年和
2001
年。与这三次高潮对应的历史背景分别是
(
)
A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开发上海浦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
.设立对外经济开放区;邓小平南方谈话;
“
三个代表
”
理论提出
C
.进行国企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发上海浦东;中
试卷解析河南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试卷Word文档在线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