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中考试卷 历史试卷

详解分析重庆南川区第一中学校等八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

重庆市 2024年 2023年 DOCX   12页   下载36   浏览11702 免费文档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详解分析重庆南川区第一中学校等八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 第1页
剩余11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个小题,每题 1 分,共 15 分。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答题卡要求做答。 1 .下图为古蜀文明代表 —— 三星堆出土的 “ 鸟足曲身顶尊神像 ” ,铜人像具有古蜀文明的特征,方座铜器是先周文明的代表,而尊是中原文明的典型器具。这三种文化因素集合到同一件器物上,据此可推测(     ) A .三星堆是古蜀文明发展的巅峰 B .中原文明与古蜀文明相互隔绝 C .古蜀文明比中原文明更加发达 D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2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 “ 廪 ” (指粮仓)、 “ 畎 ” (指田间水沟)、 “ 园田 ” (指为农田施肥 ) 等字,这反映出商代(     ) A .手工业的新发展 B .私有观念的产生 C .农业技术的进步 D .赋税负担的繁重 3 .某班同学为体验我国古代一项伟大发明的工艺流程,进行了以下实践活动。这项发明(     ) A .对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B .推动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C .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D .发展中医学的治疗理论 4 .唐代科举制具有选拔范围广泛、选拔标准全面等优势,但也存在选拔的人才行政能力欠缺、忽视道德等问题。由此可见 (     ) A .科举制已不适应唐代社会发展 B .科举制是唐代唯一的选才方式 C .唐代的科举制需不断改革完善 D .科举制阻碍了唐朝文化的进步 5 .明代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在国内得到广泛传播,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清代修建的圆明园。集中外建筑,园林艺术之大成,被誉为 “ 万园之园 ” 。据此可知,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利益于 A .民族关系的和谐 B .社会的急剧转型 C .西方科技的传入 D .国家力量的支持 6 . 20 世纪初,为了帮助日本资本家廉价收购台 湾土地,日本在台湾设立的警察对不肯出售土地的台湾民众施加体罚或拘留。这种现象产生的背景是(     ) A .台湾行省的初步建立 B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服饰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 1912 年,孙中山在给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 “ 礼服在所必更,常听民自便 …… 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 ” 由此可见辛亥革命(     ) A .传播民主科学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 .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生活习俗 C .传入西方思想观念,中国服饰开始近代化 D .开始机器化生产服装,加剧崇洋媚外现象 8 .英国国王财力不足导致宫廷服饰出现较大变化,王室审美也发生相应变化。 1691 年英国史学家盖伊 · 米吉这样写道: “ 英国宫廷内服饰朴素文雅,谦虚内敛,让人觉得之前的英国人模仿法国人的着装,是相当愚蠢的。 ” 导致审美美观念变化的根源是(     ) A .君主权力受限 B .文艺复兴深入 C .工业革命展开 D .社会经济衰退 9 .图为 1940 年徐悲鸿创作的作品,取材于《列子 · 汤问》中的相关故事。他当时创作该画意在(      ) A .表达抗战必胜信心 B .普及西洋绘画技法 C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D .提高大众审美能力 10 .下图漫画反映出(     ) A .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B .封建土地制度废除后的喜悦 C .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信心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11 .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的中国,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探索不进则退的临界点上。如果不迅速摆脱这种困境,改革开放事业就会中途搁置。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开展了被誉为第二次改革开放的 “ 南方谈话 ” ,由此可知(     ) A .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不能与市场经济契合 B .改革开放 政策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一度终止 C . “ 南方谈话 ” 进一步推动了改革开放事业 D .邓小平此举针对 “ 两个凡是 ” 的错误方针 12 . 2023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 经过八年持续努力,近 1 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 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960 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 。这体现了(     )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C .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最终形成 D .我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3 . 11 世纪以后,欧洲教育领域最大的变化就是大学的兴起。到 13 、 14 世纪,越来越多的世俗君主或城市开办大学,大学也成为许多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学的发展, 他们逐渐取代修道院成为知识和思想的中心。大学的普遍兴起(     ) A .有利于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 B .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C .极大冲击了欧洲封建王权的统治 D .是教会维护神权统治的工具 14 .《共产党宣言》发表时,马克思、恩格斯预言无产阶级革命必将胜利。但随着时代发展,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兴盛起来,因而恩格斯在文章中又承认资本主义还有很大的发展潜 力。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 A .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B .与时俱进的思想特质 C .冲击了西方传统文化 D .思想体系已逐渐僵化 15 .图表解读是历史学
解释分析重庆南川区第一中学校等八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试卷在线免费下载.docx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