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共
24
分。
1
.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ˈ
。”材料描述的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2
.
《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
A.
春秋后期
B.
秦朝
C.
西汉
D.
唐朝
3
.
汉武帝采用主父偃“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施。汉武帝的目的是( )
A.
巩固大一统
B.
繁荣思想文化
C.
扩大地方权力
D.
发展小农经济
4
.
如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③的特征是( )
A.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5
.
唐宋之前,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引起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造纸术的推广
B.
印刷术的革新
C.
对外往来密切
D.
文化交流频繁
6
.
宋代经济较前代发达,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商业繁荣。下列描述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城市经商时间不再受到限制
B.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粮仓
C.
广州、泉州造船业世界领先
D.
河北定窑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瓷都
7
.
1333
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
50
名,有
58%
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
70%
娶汉人为妻。这说明元朝(
)
A.
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B.
已经完全实现汉化
C.
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
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8
.
从设置宣政院到澎湖巡检司,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册封达赖、班禅到设置驻藏大臣。上述史实反映( )
A.
政治的成熟与稳定
B.
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C.
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
外交的开放与危机
9
.
清政府规定:“出海商人必须三年之内回国,否则不许入籍;严禁米粮、铁器的出口……”这体现了清政府的政策是( )
A.
重文轻武
B.
闭关锁国
C.
重农抑商
D.
鼓励贸易
10
.
观察如图,该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1
.
口号往往反映一场运动的目的和诉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口号体现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其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
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民主与科学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①③②④
12
.
如图为
1953
年创作的宣传画《把更多的钢铁送到祖国建设的最前线》。该宣传画体现了我国( )
A.
人民打败美帝国主义的坚定信念
B.
土地改革后农民支持工业的决心
C.
一五计划时期工人建设祖国的热情
D.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工人的愿望
13
.
《人民日报》真实记录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下列文章刊登在
20
世纪
70
年代《人民日报》上的是( )
A.
《决胜全面小康
迈向新的征程》
B.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大会议受到热烈欢迎》
14
.
近年来,驻澳军队广泛开展“中国故事”系列文化联谊活动,创作了《可爱的中国》《澳门同胞的中国心》《吉祥澳门》等作品,受到澳门民众的热烈欢迎。这些举措( )
A.
是对“九二共识”的认同
B.
促进了内地与澳门的经贸联系
C.
彰显了澳门的高度自治权
D.
增强了澳门民众的祖国认同感
15
.
东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有一位皇帝叫查士丁尼,他组织编纂了一系列法律文献,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它们被统称为(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罗马民法大全》
C.
《权利法案》
D.
《拿破仑法典》
16
.
1522
年,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这无疑是一次划时代的壮举,它的意义甚至可以和人类离开地球登上月球相比。”率领这支船队的是( )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17
.
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的是( )
A.
牛顿
B.
达尔文
C.
爱迪生
D.
斯蒂芬森
18
.
以下是《大国崛起》丛书中美国篇的部分目录。其中“兄弟阋墙”介绍的是( )
一、殖民时代……………………
2
二、独立风云……………………
10
三、宪法立国……………………
28
四、兄弟阋墙……………………
44
A.
光荣革命
B.
独立战争
C.
南北战争
D.
1861
年改革
19
.
19
世纪
70
年代起,在日本过去认为是脏物的牛肉、牛奶开始被列为上等食品,东京、大阪、横滨、神户各地出现许多牛肉菜馆。士农工商、男女老少、贤愚贫富等都以不吃牛肉为不开化。上述变化源于明治政府( )
A.
实行政治改革
B.
实施殖产兴业
C.
提倡文明开化
D.
推动教育发展
20
.
1908
年,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