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春季学期第一次教学监测
七年级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
共
13
题,每题
2
分,共
26
分
)
1
.学习历史要懂得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观的是(
)
A
.隋朝虽然短暂,却是历史上最为富裕的朝代之一
B
.
626
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
“
贞观
”
C
.赵匡胤夺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
D
.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2
.
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写道:
“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
不
较多。
”
由此可知,该作者认为隋朝修建大运河(
)
A.导致隋朝灭亡
B.导致徭役繁重
C.促进南北交流
D.导致矛盾激化
3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它正式诞生的标志是(
)
A
.隋文帝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
B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
C
.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
D
.武则天设立殿试
4
.
2018
年
2
月
27
日,《天路文化
——
西藏历史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步辇图》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件展品。关于《步辇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步辇图》描绘了吐蕃使者朝见唐玄宗,请求和亲的情景
B
.《步辇图》是唐朝时期著名宫廷画家吴道子的代表作
C
.《步辇图》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D
.《步辇图》是汉和蒙古族友好的历史见证
5
.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
“
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
冕
,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
……
还一个,盛世繁华,文
煌
武烈。
”
他评价的是(
)
A
.唐太宗李世民
B
.宋太祖赵匡胤
C
.明成祖朱棣
D
.清太宗皇太极
6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
“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
啖
腹,腹饱而身毙。
”
这表明他认识到了(
)
A
.体恤百姓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B
.治国
理政须加强
对百姓的监督
C
.加强统治需扩大官吏选拔范围
D
.扩大统治基础必先行制度创新
7
.宋太祖普说
"
朕选儒
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
下列措施中最符合这一治国理念的是
(
)
A
.派文臣担任地方知州
B
.在边境重地设立镇节度使
C
.分化相权,强化君权
D
.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卫东京
8
.
“
及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反,犯京师,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两京。
肃
宗起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
诛
贼。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中国大乱。
”
材料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导致(
)
A
.隋朝灭亡
B
.唐朝由盛转衰
C
.北宋建立
D
.金与南宋对峙
9
.央视一套播出的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来自杭州的外卖小哥最喜欢的是具有通俗易懂、平易近人风格的诗歌,下列属于这一风格的诗人是(
)
A
.杜甫
B
.杜牧
C
.白居易
D
.李白
10
.唐朝诗人王建在其诗
作《凉州行》中写道
∶
"
蕃
人旧日不耕犁,相
学如今种
禾黍。
·
城头山鸡鸣角角,
洛阳家家学
胡乐。
"
这反映了当时的唐朝(
)
A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B
.经济繁荣,国库充盈
C
.文教昌盛,人才辈出
D
.民族交融,相互学习
11
.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高超,又能体现各民族间交往盛况的图片是
A
.
B
.
C
.
D
.
12
.秦汉时期丞相一职多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时期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地方权力越来越大
B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
.丞相权力不断扩大
D
.封建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13
.王安石变法是一场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社会改革运动,变法中以增强国家军事力量为目的的举措是(
)
A
.募役法
B
.方田均税法
C
.农田水利法
D
.保甲法
二、综合题
14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不同时期民族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一
唐太宗说:
“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
狄
,朕独爱之如一。
”
材料二
材料三
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唐帝国,很快实现了唐太宗提出的
“
四夷自服
”
的目标。长安成为世界性城市,每天聚集数以千计的不同肤色和服饰的外国人。唐文化通过各国的使节、商人、僧侣、学者、留学生被传播到亚欧各地,而影响最深的则是东亚地区,形成了以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
材料一中
“
中华
”
、
“
夷狄
”
分别指的是什么?(
2
分
)表明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
2
分
)
(
2
)材料
二反映
了唐与吐蕃友好交往,这件事有
何历
史作用?(
2
分
),请你任意列举出两列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方式。(
2
分)
(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唐文化圈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3
分)
15
、唐朝,一个
不
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它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五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
——
唐
·
杜甫《忆昔》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校级联考历史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