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共
20
分。
1
.
实物史料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图
1
和图
2
集中展示了( )
A.
铸造工艺的高超
B.
早期文明的成就
C.
石器时代的风貌
D.
文字演变的历程
2
.
秦朝能够集中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完成万里长城和秦始皇陵兵马俑修建的主要原因( )
A.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B.
儒家思想的影响
C.
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D.
统一六国的需要
3
.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与交融日益加强,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显著进步。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是( )
A.
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
消除了南北之间的差异
C.
奠定了隋唐统一的基础
D.
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4
.
宋朝“苏湖熟,天下足”到清朝时“湖广熟,天下足”,这一民间谚语的变化,可以用于研究清朝( )
A.
铁犁和牛耕的出现
B.
文化艺术的繁荣
C.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
农业的发展变化
5
.
“扶清灭洋”“变法图强”“三民主义”“工农武装割据”这些口号和主张、理论共同说明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 )
A.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B.
发动革命,实现共和
C.
革故鼎新,变法救国
D.
学习西方,挽救危机
6
.
1912
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这表明,辛亥革命( )
A.
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B.
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C.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
探索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
7
.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很多家庭中,父亲是农救会员,儿子是工救会员,媳妇是妇救会员,孙子是儿童团员,全家积极投身抗战。这种前所未有的现象反映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
A.
得益于英美盟军的支持
B.
厚植于人民的伟大力量
C.
取决于正面战场的抗战
D.
源自于斗争形式的多样
8
.
达•芬奇的肖像画《蒙娜丽莎》以现实人物为主题,画中人物神态自若,嘴角含着一丝微笑,富有生命的活力。该作品( )
A.
呈现了封建贵族的生活
B.
展现了古代艺术的成就
C.
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D.
显现了理性时代的特征
9
.
据图可知,十月革命的胜利表明社会主义( )
19
世纪中期
-20
世纪初期社会主义革命的历程
A.
工业化成功实现
B.
由理想变成现实
C.
计划经济的形成
D.
从暴力走向和平
10
.
微标中的线条构成了桥形轮廓,寓意着
G20
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桥。
G20
的“
0
”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的精神。这反映的时代潮流是( )
A.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B.
安全、互惠、合作、共赢
C.
改革、创新、挑战、竞争
D.
和平、发展、绿色、环保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0
分。
1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吐蕃传来的马球运动在盛唐时期非常流行,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甚至宫廷妇女都参与其中。唐与吐蕃、突厥首领会盟时组织马球比赛。日本遣唐使把马球的玩法带回了日本。马球运动这项强健体魄、开放心胸的运动,是当时社会和平、富足的体现,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吴建华《从马球文化看唐代文化的包容性和盛唐的自信》
材料二
宋代城市文化生活丰富,蹴鞠是市民阶层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如图铜镜的背面呈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花园里踢球,有人为他们助兴的情景。
——摘编自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1981
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比赛中首次夺冠给国人带来的激情,与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奋起直追的心情完全契合。国人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人民日报》写道:“用中国女排这种拼搏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摘编自汪大昭《学习女排,振兴中华》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球运动流行所展现的“盛唐气象”。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宋代蹴鞠流行的阶层,并简析原因。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女排夺冠的时代价值。
1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民日报》
1949-1955
年的部分社论
时间
标题
1949
年
9
月
24
日
新纪元开始了——记政协代表关于国旗、国都、纪元的讨论
1949
年
10
月
1
日
万岁,新中国!
1950
年
7
月
16
日
土改法带来幸福远景,关中农民无限喜悦
1950
年
11
月
6
日
首都文艺界集会讨论,纷纷签名志愿抗美援朝
1953
年
11
月
9
日
必须大张旗鼓地向农民宣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4
年
6
月
29
日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1954
年
9
月
2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有力武器
1955
年
4
月
27
日
从万隆开始
——摘编自陈月明《使命与主体:<人民日报>社论(
1949
~
2008
)的话语呈现》
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三个主题,请你任选一个,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三个相关联的史事,围绕主题,加以说明。(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符合逻辑。)
1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