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共
24
分。
1
.
据如图中的信息判断,图中的历史现象应出现在( )
A.
春秋晚期
B.
唐朝后期
C.
西汉初期
D.
明朝前期
2
.
经李世民君臣
23
年的努力,唐朝出现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教昌盛、国力强盛的局面,至
649
年,人口达到
1900
万。这一局面被称为(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3
.
西夏崇宗在位时,建“国学”,学生
300
人,以习儒学为主。后来又建有宫学、太学,州县则普遍设立小学。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
缓和宋夏矛盾
B.
学习先进文化
C.
推动北人南迁
D.
完成国家统一
4
.
如图所示内容是对明清时期一部小说的概括。据此可知,这部小说是( )
成于明代中期
富于浪漫主义
长篇神话小说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回真经
A.
《西游记》
B.
《大唐西域记》
C.
《水浒传》
D.
《徐霞客游记》
5
.
据表中的内容可推知,创办《民报》旨在宣传( )
《民报》第一期的四幅图画名称
第一幅
《世界第一之民族主义大伟人黄帝》
第二幅
《世界第一之民权主义大家卢梭》
第三幅
《世界第一之共和国建设者华盛顿》
第四幅
《世界第一平等博爱大家墨翟》
A.
自强与求富
B.
维新变法
C.
民主与科学
D.
三民主义
6
.
1937
年
9
月
26
日,当时担任八路军旅长的陈赓在他的日记中写道,“这是红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胜利。这一胜利虽然是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意义是无穷的”。陈赓讲到的这一次“胜利”是指( )
A.
平型关大捷
B.
淞沪会战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7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建成了大型汽车生产基地,试制成功了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建成了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新建了武汉和包头大型炼钢厂、建成了洛阳拖拉机厂和哈尔滨轴承厂,还在兰州建成了大型炼油基地。这说明( )
A.
东北成为我国工业发展基地
B.
我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C.
我国钢铁工业已领先于世界
D.
我国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
8
.
如表中的信息可知,当时中国( )
如表
1978
年
11
月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十八户农民决定实行大包干。
到
1980
年
1
月
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家庭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的生产队还不足全国的
1.1%
。
1980-1981
年
包产到户在全国农村迅速发展起来。
到
1982
年
11
月
实行包产到户、到组和包干到户、到组的生产队已占到全国的
78.8%
。
A.
农村改革具有渐进性特点
B.
农村经济性质发生变化
C.
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
D.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9
.
公元前
594
年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公元前
509
年克里斯提尼改革,终于确立雅典民主政体;到公元前
5
世纪中后期,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臻于全盛。“全盛”时期的当政者是( )
A.
汉谟拉比
B.
伯里克利
C.
亚历山大
D.
查士丁尼
10
.
根据如图,这些文献可以用来研究( )
A.
罗马法制进程
B.
法国民法谱系
C.
美国宪政发展
D.
英国走向民主
11
.
1888
年
6
月,英国一篇报道讲述:在伦敦东区的一家火柴厂,女工们不但收入微薄,而且她们还会因为说话过多、未经允许上厕所等原因被罚扣工资,而火柴厂的股东们却获得了巨额分红。作为个案,这篇报道可以反映出当时英国( )
A.
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B.
工业生产效率迅速提高
C.
贫富分化问题日趋严重
D.
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12
.
1929-1933
年,美国工业总产量和国民收入暴跌了将近一半,商品批发价格下跌了近三分之一,商品贸易额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导致这一状况的直接原因是( )
A.
工业技术的停顿
B.
世界大战的冲击
C.
殖民范围的萎缩
D.
经济危机的爆发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36
分。
1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利簋(
guǐ
),西周青铜器,
1976
年出土于陕西西安临潼县,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簋既用作食器,也是重要的礼器。利簋通高
28
厘米,口径
22
厘米,重
7.95
千克。利簋器身圆形两耳方座,这是西周出现的新式样。利簋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
图
1
利簋及其简介
利簋腹内底部铸有金文
4
行
32
字。
原文:略。
译文:武王征伐商国,甲子日早上,岁祭,占卜,能克,传闻各部军队,早上占有了朝歌。辛未那天,武王的军队在阑驻扎,赏赐铜给右史利(“利”是人名),用作祭祀祖先的宝器。
图
2
利簋上的铭文及其内容
——摘编自《青铜器与金文》《商周青铜器》等
材料二: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誓已,诸侯兵会者车四千乘,陈师牧野……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
——摘自《史记•周本纪》
甲子日,纣兵败。纣走之,登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
——摘自《史记•殷本纪》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利簋”的史料价值。
(2)
指出材料一、二相结合可以证明的历史史实,并结合材料对这种史料运用方法作简要说明。
14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