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安徽中考模拟信息卷(八)
历史(试题卷)开卷
注意事项:
1
.历史试卷满分
70
分,历史和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
120
分钟。
2
.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
4
页,“答题卷”共
2
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
.下表是从两部先秦时期的作品中摘取的内容,其都是为了达到()
作品
引文
《左传·昭公七年》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
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国语·晋语》
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A
.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
B
.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
C
.规范统治阶层的行为
D
.构建社会的等级秩序
2
.《都市咨询报》:在北魏的京城洛阳,食鱼之人渐多,甚至出现了“洛鲤伊鲂,贵于牛羊”的景象。南方的情况亦是如此,南梁的沈约是今浙江湖州人,吃了司徒所赠“北酥”,称赞这种食品“旷阻阴山之外,眇绝蒲
海之东,自非神力所引,莫或轻至”,这不啻表明乳制品作为一种高级营养食品,已为江南士人所接受。南北饮食的变化()
A
.有利于祖国的统一
B
.改变了中原地区的饮食习惯
C
.说明了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D
.影响了各自的生产生活方式
3
.唐朝时期,为了给应试者提供学习的条件,京师建立了国子监指导下的学校系统。几千名学者和学生从各地来到长安,京师到处举办经史的讲习活动。这说明科举制度()
A
.促成了持久的读书风尚
B
.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C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D
.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4
.中国自古以来形成了一套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下表整理的内容反映了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趋势是()
朝代
政治措施
秦朝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西汉
颁布“推恩令”
宋朝
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明朝
废丞相,设内阁、“三司”
清朝
设立军机处,大兴文字狱
A
.推动民族交融
B
.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
.加强监察制度
D
.维护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5
.清朝边疆地区的统治方式不尽相同,在蒙古为盟旗制,在西藏由—僧人三俗官联合共治,在西南为土司制,它们与中原地区的行省制度有所差异,但都与行省一样服从中央政府的管辖。这些做法()
A
.促进各地的经济沟通
B
.推动了民族交流交融
C
.扩大了国家领土范围
D
.有助于巩固国家统一
6
.下面为《
1842
—
1854
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该图所示现象()
A
.表明英国商品打开中国市场
B
.成为列强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C
.表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D
.表明传统自然经济结构已彻底瓦解
7
.遵义会议还适时地提出了“抗日反蒋统一战线”的“初步原则”,且在会议结束,当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当即就提出并开始实施北上抗日、促进全国抗日高潮的方针和任务。这旨在强调遵义会议()
A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
.使中国共产党走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轨道
C
.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D
.解决了关系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军事问题
8
.据统计,合肥农村每亩耕地的粮食产量从
1949
年的
97
千克提高到
1952
年
的
120
千克,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也从
1949
年的
707.9
万亩增加至
1952
年的
792.1
万亩。其中肥西县从
1949
年到
1952
年粮食产量亩产增产了
50%
以上。这说明土地改革()
A
.有力打击国民党的残余势力
B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政治地位
C
.彻底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
D
.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
9
.从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北京会议到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从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到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从博鳌亚洲论坛到亚洲文明对话大
会、北京世园会,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这反映出中国外交()
A
.出现了和各国建交的热潮
B
.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C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
.中美日等大国关系逐渐正常
10
.希腊商人在地中海沿岸的各个地区出售他们生产的橄榄油和葡萄酒,然后满载谷物和其他物品而归。到公元前
8
世纪早期,希腊已经相当的繁荣,城邦中的人口也急剧增加。这表明希腊城邦()
A
.农业种植自给自足
B
.商业贸易促进繁荣
C
.民主政体普遍建立
D
.社会氛围自由宽松
11
.《独立宣言》强调,人人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人权宣言》指出,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是处罚都是一样的。据此可知,《独立宣言》和《人权
宣
言》的共同点是()
A
.赢得人民支持
B
.具有时代局限
C
.推动革命发展
D
.体现民主平等
12
.某校九年级学生为了撰写
2024年安徽省阜阳市中考模拟信息卷(八)历史试卷(开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