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共
40
分。
1
.
如表中的言论来自( )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墨子
2
.
“古之贵者不乘牛车,汉武帝推恩之末,诸侯寡弱,贫者至乘牛车”。材料说明推恩令( )
A.
打击了豪强地主
B.
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
C.
解除了封国威胁
D.
强化中央对经济控制
3
.
唐朝前期的中外交流达到了
20
世纪之前中国对外交流的最高峰。下列对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
A.
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
B.
开辟了通往西域之路
C.
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D.
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友好往来
4
.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恢复顺利,而北方战乱不休,故南北经济差异继续扩大。至“靖康之难”,北方再遭战火蹂躏,大批人口南渡,则又一次促使南北经济差异扩大。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
江南地区的开发
B.
金与南宋的对峙
C.
宋代商贸的繁荣
D.
经济重心的南移
5
.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搜集了以下相关材料:“文成公主入藏”“宣政院”“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台湾府的设立”“顺治册封达赖喇嘛”。其探究主题可能是( )
A.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
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
D.
明清抗击外来侵略斗争
6
.
以“恰当地利用自然规律和‘人工’来开发和利用自然”为指导思想所编著的,后传到国外被誉为“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科技巨著是( )
A.
《齐民要术》
B.
《本草纲目》
C.
《天工开物》
D.
《农政全书》
7
.
“县城(上海市)坐落在南方,东浦西郊道里长。美界独居河以北,法前英后处中央。”这一现象的出现,可能始于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8
.
如图可以用来说明( )
A.
北伐战争的迅速推进
B.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C.
敌后抗日根据地壮大
D.
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9
.
“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农村的变化是组织和心理上的。捐税和地租的重担从穷人的背上移开了;拥有土地不再意味着拥有支配别人的权力。”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
C.
人民公社的成立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10
.
如图照片是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言的场景。该照片可以用来说明( )
A.
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中国力争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
中国加强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D.
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要求
11
.
在地冻天寒的白山黑水间,面对着日寇的疯狂”围剿”
,
杨靖宇孤身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为甩掉中国“贫油国”的帽子,“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
,
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两弹一星
"
功臣钱学森放弃在美国的体面生活,克服重重阻挠回到祖国怀抱。这些事迹共同体现了(
)
A.
艰苦创业精神
B.
自力更生精神
C.
团结协作精神
D.
爱国主义精神
12
.
西方曾有人断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可能兼容,社会主义不可能搞市场经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实践和理论总结,有力而响亮打破了这个谶言。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是( )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四大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九大
13
.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据此可知,它( )
A.
维护奴隶主利益
B.
主张君权神授
C.
提倡自由与平等
D.
是欧洲民法的基础
14
.
地理知识不再囿于一个地区或一个大陆,整个地球的外形弄清楚了,接近真实的世界地图也制成了。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
A.
有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B.
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C.
加剧了殖民扩张与掠夺
D.
使世界观念逐步确立起来
15
.
对如图反映的学习主题概括最准确的是( )
A.
欧洲迈入近代社会
B.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D.
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扩展
16
.
工业革命之初,修筑公路为解决交通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四轮马车等落后的交通工具,已不能满足工业飞速发展的需求。下列发明较早解决这一问题的是( )
A.
蒸汽机车
B.
汽船
C.
内燃机
D.
汽车
17
.
19
世纪晚期,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用“适者生存”来解释社会历史;法国哲学家孔德提出了社会有机体论;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发表了《进化与伦理》。这说明进化论(
)
A.
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
B.
成为欧洲自然科学的绝对权威
C.
在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D.
奠定了科学的人类起源说的基础
18
.
手工工场迅速发展,为解决劳动力问题,政府颁令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让农奴一边种田一边做工,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材料主要表明俄国( )
A.
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
B.
农奴制得到进一步强化
C.
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
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