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新世纪学校高一下学期 开学
考试
物理试题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 选择题 (1-8为单选 9-12为多选。单选每题4分,多选每题6分 共计56分)
1. 下列有关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虽然地球很大,还在不停地自转,但是在研究地球的公转时,仍然可以把它视为质点
B.
研究一列火车过铁路桥经历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
C.
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不停地转动,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自行车视为质点
D.
只有质量和体积都极小的物体才能视为质点
2. 在真空中,将苹果和羽毛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下列频闪照片中符合事实的是( )
A.
B.
C.
D.
3
.在下列共点力中,可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
A.1N、1N、3N
B.2N、
6
N、
7
N
C.3N、
6
N、
2
N
D.
18
N、6N、11N
4. 如图所示,在我国东北寒冷的冬季,狗拉雪橇是上世纪人们出行的常见交通工具,狗拉着雪橇从静止开始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当狗拉雪橇加速前进时,狗拉雪橇
力大于雪橇拉狗的力
B. 狗对雪橇的拉力先产生,运动后雪橇才对狗产生拉力
C. 当狗拉雪橇减速前进时,狗拉雪橇的力等于雪橇拉狗的力
D. 雪橇能够运动是由于狗对雪橇的拉力大于雪橇对狗的拉力
5
.如图所示,小车内有一小球被轻质弹簧和一条细线拴接。小车在水平面上直线运动,弹簧始终保持竖直状态,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α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不可能做匀速运动
B.小车可能向左做加速运动
C.细绳有拉力时,弹簧一定有弹力
D.弹簧有弹力时,细绳可能没拉力
6
. 将一个质量为1kg的小球竖直向上抛出,最终落回抛出点,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恒定,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该过程的
v
-
t
图像如图所示,
g
取10m/s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球重力和阻力大小之比为6:1
B. 小球上升与下落所用时间之比为2:3
C. 小球落回到抛出点的速度大小为
m/s
D. 小球下落过程受到向上
空气阻力,处于超重状态
7
. 一物体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
(
t
以s为单位,
x
以m为单位),则( )
A. 这个物体的初速度是2.5m/s
B. 这个物体的初速度是10m/s
C. 这个物体的加速度是10m/s
2
D. 这个物体的加速度是2.5m/s
2
8
. 如图所示,晾晒衣服的绳子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竖直杆上的
A、B
两点,绳子的质量及绳与衣架挂钩间摩擦均忽略不计,现衣服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保持绳子
A
端、
B
端在杆上的位置不变,将右侧杆缓慢平移到图中虚线位置的过程中,则( )
A. 绳子的弹力变大
B. 绳子的弹力不变
C. 绳子对挂钩弹力的合力不变D. 绳子对挂钩弹力
合力变大
9.
(
多
)
如图是某同学站在压力传感器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时传感器记录的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纵坐标为压力,横坐标为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
a
到
b
的过程中,人的加速度方向向下
B. 从
a
到
b
的过程中,人的重力先减小后增大
C. 下蹲过程中人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D. 6 s内该同学做了1次下蹲—起立
动作
10.
(
多
)
如图所示,用一根绕过定滑轮的细绳把质量分别为
m
和
M
的两个物块P和Q拴在一起,若将物块Q沿水平地面向左移动少许,仍能保持平衡,则关于力的变化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细绳
张力大小不变
B. Q对地面的压力减小
C. Q对地面的摩擦力变大
D. 滑轮的轴所受的压力变大
11
.
(
多
)
如图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像中,物体在0~
时间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乙图像中,阴影面积表示
到
时间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
C. 丙图像中,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D. 丁图像中,
时物体的速度为
1
2
.
(
多
)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
m
的A、B两小球分别用轻质细绳
和轻弹簧系在天花板上的
O
点和
点,A、B两小球之间用一轻质细绳
连接,细绳
、弹簧与竖直方向间的夹角均为
,细绳
水平拉直,则下列有关细绳
被剪断瞬间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细绳
上的拉力与弹簧弹力之比为
B. 细绳
上的拉力与弹簧弹力之比为
C.
与
的加速度之比为
D.
与
的加速度之比为
三、实验题。本题有11、12两个小题,其中11题6分,12题9分,共15分。
1
3
.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定两物块A和B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用水平力F向右拉物块B,使其向右运动。已知物块A质量m
A
=
80
0g,物块B质量m
B
=1000g,水平力F=8N,重力加速度g=
10
m/s
2
。
(1)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的放大情况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2)该同学拉动物块B时
;
A.只能匀速拉动B.只能加速拉动C.匀速拉动或加速拉动都可以
(3)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
4
.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把木板的一侧垫高,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小车在不受牵引力时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匀速运动。此处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选填下列字母代号)。A.理想
内蒙古通辽市新世纪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