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6
分。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干
涸
(
hé
)
撺
掇(
cuān
)
缥
缈(
piāo
)
不修边
幅
(
fú
)
B.
吞
噬
(
sì
)
屏
息(
píng
)
踌
躇(
shòu
)
坦荡如
砥
(
dǐ
)
C.
狭
隘
(
ài
)
蜷
伏(
juǎn
)
腈
纶(
jīng
)
面面相
觑
(
xū
)
D.
睥
睨
(
nì
)
羸
弱(
yíng
)
怂
恿(
cóng
)
吹毛求
疵
(
cī
)
2
.
下列句子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绚丽的焰火和欢快的乐曲中,北京冬残奥会园满落下惟幕。
B.
红白相间的巨型降落伞婉如盛开的花朵,牵着返回仓缓慢降落。
C.
近期电视剧《人世间》热播,成为优秀文学作品被改篇为精品剧的又一成功案例。
D.
芭蕾舞剧《敦煌》深情礼赞守护民族文化的敦煌人,呈现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
3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长于记人,塑造了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如志向远大、足智多谋的周亚夫,治军严明、刚直不阿的陈涉。
B.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三作家》,生动传神地描写了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揭示了列夫•托尔斯泰不凡的精神世界和人生的不幸。
C.
“天下第一行书”指的是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集序》;“颜筋柳骨”则是指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行笔雄浑、筋骨劲健,但一丰腴、一清瘦,各具特色。
D.
古代汉语在数量表达上,一般不用量词,而是数词和名词直接结合,如“余拏一小舟”“又用篆章一”;在整数和零数之间一般加“有”字,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二、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
分。
4
.
古诗文默写。
(1)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月亮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的语句是:“
______
,
______
。”
(2)
在钟南山、陈薇等抗疫英雄的身上,我们看到了“
______
,
______
”的居安思危的意识和舍己为人的崇高情怀。(范仲淹《岳阳楼记》)
(3)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
。”
(4) 2022
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折柳送别的场景令观众感叹:这是地道的中国式浪漫!在中国古诗文中,“柳”是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包含“柳”意象的诗句有:“
______
。”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
分。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你以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既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赋予我一点美貌和大量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我现在不是凭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凭着血肉之躯跟你讲话,——这是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说话,就仿佛我们都已经离开人世,两人一同站立在上帝面前,彼此平等——就像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
(1)
根据你对选段的了解,选出对文本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______
A.
以上语段摘选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这是女主人公对桑菲尔德庄园主人罗切斯特说的一段话。
B.
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女主人公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C.
小说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娓娓道来的内心自白、色彩斑斓的景物描写、巧妙的悬念设计等,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D.
女主人公虽然貌不惊人,但她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追求有尊严的爱情,改写了传统女性逆来顺受的形象,是现代女性美的象征。
(2)
你最喜爱上述语段中女主人公性格的哪一点?她的故事对你的成长有何启发?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
分。
6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巍巍衡岳,依依湘水,承载着蒸湘大地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孕育出独特的民风和民俗。为助力衡阳市新一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某校文学社举行了“美丽雁城、文明衡阳”的宣传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到这项活动中去吧!
(1)
舌尖上的美味
衡阳美食品种丰富,历史悠久。下面的对联是用来赞美衡阳特色美食的,请你运用对偶知识,把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石湾脆肚传千家八方享誉
下联:草桥鱼头烩百味
______
(2)
记忆里的传承
根据上下文,仿写一个有关传统习俗的句子。
船山故里文化底蕴深厚,寄托着衡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愿。辞旧岁挂灯笼,寓意红红火火;
______
,
______
;中秋夜吃月饼,寓意团团圆圆……这些代代相传的习俗如香茗般散发着清香,久久缭绕。
(3)
视觉上的仙境
衡阳大地美景无数,令人流连忘返。请用优美的语言向游客介绍一处你熟悉的衡阳景点。(要求:抓住景物主要特点进行描绘,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90
分。
7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巧用微生物,改善水环境
张文豪
①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有的对人类有益,有的对人类有害,堪称分布最为广泛、生物量最大、生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