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技巧之——创新补题写作法
【
明确方法
】
半命题作文题的最大特点就是考生在立意、选材上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题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题相比,适当加以限制,可以避免出现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半命题作文题从本质上讲,只是圈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的自由留给了考生。
所谓创新补题法,就是在充分挖掘题目信息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写作优势,补全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最出彩的标题,从标题到立意都做到既标新立异,又内容充实,写出一篇考场佳作。
【
增分技巧
】
创新技巧一:
充分挖掘隐含信息
半命题作文题题目不长,其间还有空白,呈残缺式。但是,就在这残缺的短小的题目中,却隐含着不少有用信息。命题者通过题目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提供了以下信息。
(1)暗示一定的类,即文章的文体,是写记叙文、议论文还是说明文。细而分之,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是缘事说理还是以理带事,等等。
(2)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提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主旨,抒发何种感情,形成哪种走向的氛围。
(3)框定一定的量,即对笔下的这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做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一理或数理,或瞬间或久远,或局狭或广阔,等等。
(4)标示一定的载体。文以载道,具体到一篇半命题作文,表现为文章的主旨凭借何种具体的人、事、时间、空间加以体现;这种载体是题目中既定的,还是由考生自定。对此种种,在半命题作文题的题目要求中都有所提示。
如何挖掘题目信息?
示例
1
:
“我这
个
迷”中的“我”“迷”两字前后缀连,表明要写记人叙事的记叙文。题中的“迷”,指对某种事物、活动、景物特别感兴趣,全身心投入,达到如醉如痴的迷恋程度,无疑暗点了文旨。题首的关键词“我”,表明文章的“量”局限于特定的一个人——“我”,整个标题局限于“我”的一种兴趣爱好。
至于何种兴趣爱好,让“我”这样如痴如醉,题目有意空缺这个载体,留给考生自主定夺。
示例
2:
再揣摩文题“
之风不可长”。其中的隐含信息,次第抽出。“不可长”一语,对社会上的某种风气做出了一个明确的否定判断,表明了一种决绝的态度,行文必然议论说理,应选择议论文。“_____之风不可长”,分明是抨击、批判不正之风,伸张正义,激浊扬清,此即作文主旨。“风”是偏正短语的中心词,前面填充后,自然形成不正
专题11 记叙技巧之创新补题写作法-2023年中考语文作文满分妙招深度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