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5
分。
1
.
默写
(1)
会当凌绝顶,
______
。(杜甫《望岳》)
(2)
草枯鹰眼疾,
______
。(王维《观猎》)
(3)
狼不敢前,
______
。(蒲松龄《狼》)
(4) ______
,竭其庐之入……(柳宗元《捕蛇者说》)
(5)
枯藤老树昏鸦,
______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1
分。
2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面具是人类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艺术。你受邀参加“面具文化”博览会,在入口处你收到一张活动单。
(1)
最适合中国面具馆书签的一句宣传语是
______
A
.走进博览会,聆听大千世界的声音
B
.走近面具,一起了解世界文化遗产
C
.汉字
-
带领我们走向神秘的面具世界
D
.面具
-
历史深处走来的中国文化使者
(2)
在中国面具馆,一位外国友人对一幅你熟悉的花脸(关羽)面具很感兴趣,你想给他作些介绍,以下最符合情境的说话顺序是
______
①互留地址
②介绍课文《花脸》
③介绍面具知识
④与对方打招呼
⑤讲述桃园结义的故事
A
.③①②⑤④
B
.④③⑤②①
C
.③①④②⑤
D
.④②⑤①③
(3)
在欧洲面具馆“假面舞会”面具展的留言板上,你看到了一句有意思的话“希望假面仅仅出现在舞会上”,触发了你对假面与生活的思考,你也准备写一句有意义的话。(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40
分。
3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上海是怎么来的?
①一说起“魔都”,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上海,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是怎么来的呢?
②上海位于黄浦江支流
--
上海浦旁边,当时这一带把河叫作浦。最早在上海浦附近出现了一个居民点,一般居民点都靠着河,用水比较方便,还利于出行。随着人口增多,经济发展,需要给这个地方起一个名字,于是就叫上海。宋朝末年出现上海镇,元朝的时候就建县了,上海地区在开埠之前已是江苏省的一个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上海这个地方的行政地位逐渐上升。
③到了近现代,地理因素在上海的快速发展中进一步突显出来。
④上海的“江海之会”在世界上可谓独一无二。哪个江?长江。哪个海?东海。黄满江的出海口连接着长江,长江又与东海交汇。长江有
6300
公里,位于世界第三,整个长江流域经由它对上海的经济、文化、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为水运曾经是人们赖以生存的
主
要
运输手段。通过水路上海可以方便联系到浙江、江苏,靠海又大大加强了对外联系。
⑤同时,上海还处在中国南北之中。以前,有两种商品在世界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是桐油,二是猪繁。当时由于没有化学人工合成品,全世界船只防腐蚀涂料主要是用长江流域山区出产的桐油制造的,而中国相油几乎全部从上海出口。至于猪暴,即猪脖子上的可以用来做刷子的毛,都要从迢迢千里之外的产地
-
四川、湖南聚集到上海出口。
⑥独特的区位优势带来了人口的持续增长。上海刚开埠时总共有
50
多万人口,到
1900
年人口突破
100
万,到解放初户籍人口达到
500
万,这一速度比历史上巴黎、伦敦的都要快。
人从哪里来?主要靠的是移民。上海的移民大多来自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等地区
--
这些地区是以往一千年间中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地方,他们一般文化层次比较高,基本具备良好的市场意识,这也为上海人形成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和良好的契约精神奠定了基础。
⑦在这种情况下,上海的文化体现出多元交融、海纳百川的特色,让这座城市充满了魅力。
(1)
第②段介绍了下列信息:
①上海成为居民点的原因;②
______
③
______
(2)
第④段加点词“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
(3)
第⑤段列举了桐油和猪鬃的例子,对其作用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
.说明这两种商品的产地都非常偏远难以运输。
B
.说明这两种商品在世界贸易上具有重要地位。
C
.说明这些商品都必须聚集到上海,然后才能出口。
D
.说明上海处于中国南北之中,拥有重要贸易地位。
(4)
根据上下文,第⑥段不能与第④⑤两段调换位置,请简要说明理由。
4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你妈喊你起床啦
刘标标第一次意识到起床是场战争,是在小学一年级。
“刘标标!起床啦!”妈妈对着他喊。
刘标标睁了睁眼,又闭上了。妈妈又叫了几遍,还是没用,只能给睡梦中的儿子穿上衣服。刘标标忽然感觉身上很痒,终于忍不住彻底睁开了眼,大声说:“我不想起床!”
“不想起也得起!”妈妈明显在嗓门上占据优势。
刘标标被吓住了,乖乖起来穿衣服。妈妈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转身出去。刘标标假模假样地动了几下,看见妈妈出了他的卧室,连忙后仰,一头倒在枕头上,再次进入甜美的梦乡。
“刘标标!你是不是想挨揍!”妈妈把饭端到桌子上,暗暗纳闷为啥穿个衣服要这么久,然后就发现刘标标穿着衣服倒在了床上。
“我真的不想起床啊!”
“不想起也得起!”妈妈抓住刘标标的手就往上拉。
“我!不!”刘标标抗争着,身子用力后仰。忽然,他大哭起来。
“起个床,跟打仗似的。”妈妈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