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与练(江苏专用)
3
9九下
文言文知识整理及
特殊用法辨析
(
解析
版)
(课题:
《鱼我所欲也》《送东阳马生序》《唐雎不辱使命》《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陈涉世家》
)
目录
考情分析
2
【
课标要求
】
2
【
主要题型
】
2
【
命题趋势
】
2
【
备考策略
】
2
必考题型归纳
2
课题一:《鱼我所欲也》
4
课题二:《送东阳马生序》
6
课题三:《唐雎不辱使命》
8
课题
四
:《曹刿论战》
9
课题
五
:《邹忌讽齐王纳谏》
11
课题
六
:《出师表》
13
课题
七
:《陈涉世家》
15
方法总结
19
文言文特殊句式
19
考场练兵
21
【
课标要求
】
中考中
辨析特殊用法
的试题有的是单独考查的,更多的是隐含于“词语意义或用法辨析”或“翻译句子”类试题中。
【
主要题型
】
翻译题、选择题
【
命题趋势
】
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汉语的差异现象,具体讲,就是要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用法。
【备考策略】
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一般情况下包括以下类别: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1.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最普遍。掌握一词多义的现象和规律是我们阅读文言文最重要的基础。要了解一词多义的现象和规律,我们首先要对文言文中的“词”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一般情况下,文言文中的一个“词”常常有多个意义,这些意义往往由“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构成。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多义词或词的多义性。词的本义就像树的根,而词的引申义就是从根上长出的繁茂的枝丫。所以,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着或近或远,或显或隐的联系。
如“道”在不同语境中可解释为:“道路”(不得志,独行其道);“道理”(以咨诹善道);“方法”(策之不以其道);“学说”(益慕圣贤之道);“说”(不足为外人道也)等。
“故”在不同语境中可解释为:“所以、因此”(故不为苟得也);“原因、缘故”(公问其故);“学过的知识;旧知识”(温故而知新)。
2.古今异义
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基本词汇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有些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这类词的词义的演变有以下几种情况: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词义的褒贬色彩不同等等。
词的古今异义,在表现形式上,双音节词的变化最大。对这类词语的理解,很容易变成“古汉语中的两个词=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的形式。如果按照“一个词语”去理解,就完全曲解了词语的原意了。所以,对这个知识的理解和相关词语意义的积累也是文言文复习的重点。
39 九下文言文知识整理及特殊用法辨析-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与练(江苏通用)(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