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辑:人物如何写得具体生动
+
把人性凝成诗
一、名师说法
写好一件事
凸显一个人
——借典型事件展现人物性格片段升格指导
记叙文
有
写人、写事
之分。但是写人
离不开写事,因为思想品德不是架空的,一定要通过
人物
的
所作所为
来表现
,与其空泛地说某人如何如何,不如描写一个典型的事件来表现他的品德性格。
一、一个典型胜过无数空话
○病文呈现
听王老师上课,特别轻松,也特别有趣。他上课善于运用启发式,从来
不搞满堂灌,而是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独立思考,冥思苦想。有些问题,我们怎么想也想不出,百思不得其解,心里就很想知道答案,这时候王老师也不要忙着给我们答案,而是让我们互相讨论。有些问题,我们以为懂了,现在想说,却又说不清楚。这个时候,火候到了,时机成熟了,王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拔帮助,使我们如有大梦初醒、茅塞顿开之感。
就这样,王老师上课常常并不直接告诉我们什么,而是启发诱导,让我们在思索和探讨中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如果所有的老师都像王老师一样,那该多好啊!
——《王老师的课》
○病理分析
看来,这位王
老师确实是一位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好老师,但是文章没有具体事例,全是概述,从概念到概念,王老师的形象难以在读者的心中站立起来。
○修改建议
对王老师上课有如此好感,相信记忆深处一定留有抹不去的镜头,与其评论性地概述,不如选择某堂课,或是某一片断,加以细致的描绘,通过典型事件来表现王老师善用启发式教学的性格特征。
○升格示例
那一天,有同学对“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里的“止”字是不是使动用法,提出了怀疑,他说:“使动用法的词语可以译为‘使……怎么样’,而‘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里的‘止’可以直接译为‘阻止’或‘劝阻’,不一定要译成‘使……止’。”
“有道理,有道理。”王老师连连夸赞,然后让我们发表意见,大家面面相觑,无从回答。只见王老师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两句话:“我们战胜对手”、“我们战败对手”。大家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瞪大眼睛等他发话。他转过身来,指着两句话问我们谁胜谁负,大家说两句话都是说“我们胜利了”。
“那么,‘战胜’和‘战败’是同样的意思了?”
战胜就是战胜,战败就是战败,意思截然相反,怎么能是同样的意思呢?可是,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又完全相同,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陷入了沉思。
“能不能从词的构成上看出点名堂?”他提示我们,我们终于看出,在第一个句子里,“战”和“胜”的对象都是“我们”,而在第二个句子里,“战”的对象
第11辑:人物如何写得具体生动+把人性凝成诗-2022年中考语文作文备考之名师说法+猜题指导.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