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十)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18
分。
1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闻先生慷
慨
(
kǎi
)淋漓,他“说”了,说得真痛快,气冲
斗
(
dǒu
)牛,声震天地!
B.
可是从还在眼前的
模
(
mú
)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
拙
(
zhuō
)的本子。
C.
融雪处裸露出大山
黧
(
tài
)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
棱
(
líng
)角与层次毕现。
D.
他们
怏
怏
(
yàng
)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
帜
(
zhì
)旁边插上了英国国旗。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实在不能瞋怪有些外行人批评: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诞不惊。
B.
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换,纷至踏来,洁白轻薄的云朵,微光闪烁。
C.
它既不顷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历历,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D.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
3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ㅤㅤ
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这中间是一道_____、一道鸿沟,两边是完全不一样的气象。一面_____,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_____。
A.
屏障
花枝招展
寂寥
B.
屏障
草长莺飞
寂寥
C.
篱笆
草长莺飞
喧嚣
D.
篱笆
花枝招展
喧嚣
4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22
年春节联欢晚会的成功,不仅是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力逐渐扩大的表现,更是因为节目越来越精彩。
B.
翼装高空飞行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高空极限挑战运动,挑战者尤其需要提高运动安全。
C.
成都博物馆与育才卓雅民乐团携手开展民乐快闪活动,用丝竹之声为冬季注入生机与活力。
D.
我和我的学生注意到每支雁队组成的数字大多以六只或以六的倍数为主组成的。
5
.
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大多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奇幻的世界,为小说增添了许多神异的色彩。
B.
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有时还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
C.
古时男子
20
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D.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作品塑造的木兰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
6
.
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
2005
年
10
月
17
日
19
时零
6
分,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老人在上海逝世,举国悲痛。
一个国际友人说:“______。”
一个作家说:“______。”
一个市民说:“______。”
A.
我们失去了一座与中国沟通的桥梁;中国文坛今日大星陨落;可爱的老人请一路走好
B.
可爱的老人请一路走好;中国文坛今日大星陨落;我们失去了一座与中国沟通的桥梁
C.
可爱的老人请一路走好;我们失去了一座与中国沟通的桥梁;中国文坛今日大星陨落
D.
中国文坛今日大星陨落:可爱的老人请一路走好:我们失去了一座与中国沟通的桥梁
二、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
分。
7
.
按原文默写。
(
1
)
______
,零丁洋里叹零丁。
______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______
,
______
。”
(2)
龚自珍用“
______
,
______
。”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命运的态度,表现出崇高的献身精神。《己亥杂诗》
(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选取快马、强弓两个典型事物,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再现紧张激烈战斗场面的诗句是:“
______
,
______
。”
三、书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
分。
8
.
请用楷体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抄写一遍。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3
分。
9
.
某学者就“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与学习效率之关系”对三个班(每班
50
人)进行了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
学习效率
学习方式
掌握
80
%以上
掌握
50
%
-80
%
掌握
50
%以下
一班:听老师分析讲解
12
人
28
人
10
人
二班:自己看书做题
11
人
30
人
9
人
三班:以上两种方式结合
40
人
9
人
1
人
根据如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0
分。
10
.
非文学作品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国内外相关调查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
1.2
小时,韩国
0.7
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
12
分钟。
72
%的中国学生认识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是劳动,
56.2
%的学生认为社会上没有最低贱的劳动,但只有
6.8
%的学生愿意将来做一个有技术的工人或农民,随着学段升级,这个比例还呈下降趋势。“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缺失的问题,已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辽宁一名专家表示,某县妇联对一所重点中学高一学生做过一次调查,从没洗过衣服的占
79
%,不会或不敢使用电饭锅、液化
2023年湖南株洲市荷塘区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十).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