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中考试卷 语文试卷

第13讲 表现(写作)手法-2024年中考记叙文阅读二十讲(解析版).docx

2024年 DOCX   29页   下载0   浏览0 28678字   免费文档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第13讲 表现(写作)手法-2024年中考记叙文阅读二十讲(解析版).docx 第1页
剩余28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2024年中考记叙文阅读二十讲 第 十三 讲 表现(写作)手法 知识储备 表现手法,也叫写作方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 、 表达思想感情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表现手法 及作用 1.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作用: 切入点独特,视角新颖,总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交代要素,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2. 承上启下:用词语,句子或段落衔接过渡。 作用: 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前后呼应,转移话题,连接事件,转换场景,衔接紧密,上下连贯。 3. 卒章显志:亦作“卒章见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卒”为完毕。 作用: 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4. 伏笔、照应: 伏笔,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作用: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   作用: ①开头结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主旨突出,能更好地抒发感情,渲染气氛。 ②正文与标题照应:把文章的思想精华醒目地揭示给读者,使读者清楚标题的意思。 ③行文中前后照应:制造悬念,使情节发展具有吸引力和戏剧性,结构更紧凑,文脉更贯通。 5. 悬念 : 设置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 作用:(1)使情节环环相扣(2)使文章情节曲折生动(3)激发读者阅读兴趣(4)突出了文章主旨、人物形象(5)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6. 联想、想象: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作用: 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7. 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作用: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8. 讽刺:通过夸张、嘲笑和讽刺等手法,揭示社会问题、人性弱点和荒诞的一面,以幽默和讽刺的方式呈现。 作用: 使读者对社会现象和人性进行反
第13讲 表现(写作)手法-2024年中考记叙文阅读二十讲(含参考答案解析)试卷Word文档在线免费下载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个人认证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