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舟记》课内外阅读分层练
第一部分
:
课内
基础
核舟记
①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
②
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
③
,为
④
宫室、器皿
⑤
、人物,以至鸟兽、木
⑥
石,罔不因势象形
⑦
,各具情态。尝贻
⑧
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⑨
。
【注】
①
选自《虞初新志》卷十(清代张潮编,文学古籍刊行社1954年版)。略有删节。魏学洢(
yī
)(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
②
[
奇巧人
]
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③
[
径寸之木
]
直径一寸的木头。径
,
直径。④[
为
]
做。这里指雕刻。⑤
[
器皿
(
mǐn
)
]
盛东西的日常用具。⑥
[
木
]
树木。⑦
[
罔不因势象形
]
全都是
就着
(
材料原来的
)
形状刻成
(
各种事物的
)
形象。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象,
模拟
。⑧
[
贻
(
yí
)]
赠。⑨
[
盖大苏泛赤壁云
](
刻的
)
是苏轼游赤壁
(
的情景
)
。大苏
,
即苏轼,后人习惯于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轼和他的弟弟苏辙。
泛
,
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苏轼曾游赤壁,写过《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赤壁,苏轼游的赤壁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城外的赤鼻矶(
jī
)
,
而东汉赤壁之战的赤壁,一般认为在今湖北嘉鱼东北。云,
句
末
语气词。
参考译文:
明朝有位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成房屋、器皿、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
就着
(
材料原来的
)
形状刻成
(
各种事物的
)
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
(
刻的
)
是苏轼游赤壁
(
的情景
)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①
,高可二黍许
②
。中轩敞者为舱
③
,箬篷
④
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
⑤
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⑥
”,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⑦
”,石青糁之
⑧
。
【注】①
[
有奇
(
jī
)]有余,
多一点
儿
。奇,零数、
余数
。②
[
高可二黍许
]
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一说,古代一百粒
黍
排列起来的长度为一尺,因此一个黍粒的长度为一分,
这里的“二黍许”即二分左右。③
[
中轩敞者为舱
]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⑤
[
箬(
ruò
)篷
]
用箬竹叶做的船篷。⑥
[
雕栏相
望
]
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⑦
[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
后赤壁赋
》
里的句子。⑧[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
赤壁赋
》
里的句子。
徐,缓缓地。兴,起。⑧
[
石青糁(
sǎn
)之
]
意思是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石青,一种青翠色颜料。糁
,用颜
专题21 八年级下册《核舟记》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