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6
分。
1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现如今,《太湖美》的歌词也逐渐成为“太湖美”的现实。
②岸线变化比水质改善更明显。
③未来,无锡还将打造出一条环太湖生态绿色走廊。
④沿岸处处皆景,到处是生机盎然的绿色。
⑤经开区的清水河经过综合整治后,水质稳定在
Ⅲ
类以上。
⑥一曲《太湖美》,唱不尽三万六千顷波涛、七十二峰苍翠的优美风光。
A.
⑥①②⑤④③
B.
③①②⑤④⑥
C.
⑥①⑤②④③
D.
③⑥⑤②④①
2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师在教授《岳阳楼记》时,推荐同学们去参观惠山古镇的范文正公。
B.
父亲节将至,有同学在给父亲的贺卡上写道:令尊大人,祝您康健顺意!
C.
在“民族魂”主题阅读活动中,小锡推荐阅读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
D.
一位无锡籍企业家说道:“我这次回无锡投资建厂,是为了报效桑梓。”
二、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
分。
3
.
根据课文默写。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______
。(《<论语>十二章》)
②采菊东篱下,
______
。(陶渊明《饮酒》)
③
______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但愿人长久,
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
⑤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包含“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哲理的名句是:“
______
,
______
。”
⑥小吴向朋友介绍无锡黄埠墩时说道:据说文天祥曾被关押于此,他在这里思考生死与忠义,日后在《过零丁洋》中写下了千古名句“
______
?
______
”。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9
分。
4
.
宋江起身,出得阁儿,分付茶博士道:“那官人要再用茶,一发我还茶钱。”离了茶坊,飞也似跑到下处。先分付伴当去叫直司在茶坊门前伺候,“若知县坐堂时,便可去茶坊里安抚那公人道:‘押司便来。’叫他略待一待”。却自槽上鞍了马,牵出后门外去,袖了鞭子,慌忙的跳上马,慢慢地离了县治。出得东门,打上两鞭,那马拨喇喇的望东溪村撺将去。没半个时辰,早到晁盖庄上。庄客见了,入去庄里报知。
且说晁盖正和吴用、公孙胜、刘唐在后园葡萄树下吃酒。此时三阮已得了钱财,自回石碣村去了。晁盖见庄客报说宋押司在门前,晁盖问道:“有多少人随后着?”庄客道:“只独自一个,飞马而来,说快要见保正。”晁盖道:“必然有事。”慌忙出来迎接。
阅读以上《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1)
〖前后贯通〗请写出选段勾连的前后两个重要情节。
(2)
〖字斟句酌〗金圣叹用“妙”字评点宋江离开时的细节,请分析“妙”在何处。
(3)
〖思考探究〗宋江的性格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小语认为正是因为主人公性格的复杂多变,小说的主题才更加深刻。请你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位主人公,证明这一观点。
A.
孙悟空(《西游记》)
B.
祥子(《骆驼祥子》)
C.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1
分。
5
.
荣氏梅园
①近代无锡园林,以荣氏梅园为发端。
②走进梅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耕读文化的深刻印记。荣氏梅园种植的果梅是用来加工成蜜饯的。梅园的核心区域有一座重要建筑诵幽堂,名字取自《诗经•豳风》。《豳风》是农耕文明时代的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指南,在年终丰收欢庆宴会上诵唱。荣德生先生的别墅取名为“乐农别墅”,更说明农本思想已深入这位新兴工商巨子的心灵。
③传统耕读文化除了耕,还有读。从念劬塔下东行,途经宗敬别墅、秋丹阁,再走几十步,便到了经畬堂,又名“豁然洞读书处”,这是耕读文化的另一个地标性景观。它是一所私塾形式的书院,施行的是传统与新学兼容的教育。
④梅园位于无锡西郊的东山和浒山南坡。荣德生先生选择在无锡东山而非工厂所在的市区建造别墅山庄,深受隐逸文化的影响。梅园老大门右侧有一湾泉水,荣德生先生亲自取名为“洗心泉”。唐代司马退之写过一首《洗心》诗,所谓“洗心”,就是洗涤凡心、尘心、俗心、杂心。梅园中设有小罗浮、招鹤亭等景观,也与该译所言相适。
⑤荣氏梅园的工商文化特征非常明显。代表农业文明的园林巅峰之作——苏州园林和徽商庄园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讲究雕琢精美,二是强调私密性。在荣氏梅园,找不到犹如苏州园林和徽商庄园那般华美精致的传统建筑。梅园里的亭子,如天心亭、招鹤亭虽然是传统亭子形制,却毫无雕梁画栋,竟是一派天然本色。敦厚堂则属于中式为本、兼容西式的跨混结构近代建筑,强调实用性。这些与苏州园林和徽商庄园截然不同。此外,梅园还是开放的,表现出充分的公共取向。
⑥正因如此,荣氏梅园成为近代中国第一山林公园。
(选自《无锡日报》,有删改)
(1)
第⑤段主要运用哪两种说明方法?突出荣氏梅园工商文化的哪些特征?
(2)
通读全文,你认为以下这副对联挂在梅园哪一处场所最合适?
______
A.
乐农别墅
B.
经畬堂
C.
招鹤亭
D.
敦厚堂
6
.
_______
毕淑敏
①“但是”是我们常常用到的一个词,多用在一句话的后半截。表示转折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