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安徽省宣城三中中考语文冲刺试卷(
6
月份)
一、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
分。
1
.
默写。
(1)
诗言志。我们往往能通过诗句读到诗人的心迹:“
______
,
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是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______
,
______
”(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是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______
,
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对天下离人的良好祝愿。
(2)
美好的景物常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绘的琅琊山的春夏之景“
______
,
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描绘的山川傍晚之景“
______
,
______
”。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39
分。
2
.
3
.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6
分。
4
.
阅读回答问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
焉
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
戒
,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
律
①
曰:“苏君
②
,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
然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
③
不应。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
④
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
并
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
⑤
乃得归。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班固《苏武传》)
【注】①律:人名,指卫律。②苏君:卫律对苏武的称呼,相当于“苏先生”。③武:人名,指苏武。④幽:囚禁。⑤羝(
dī
)乳:公羊生小羊。羝,公羊。
(1)
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是
焉
得为大丈夫乎
______
②必敬必
戒
______
③明日复
然
______
④与毡毛
并
咽之
______
(2)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3)
人们认为苏武符合孟子所说的“大丈夫”标准,试结合语段相关内容略做分析。
四、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5
分。
5
.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勇于奋斗,敢于担当,充满自信,真诚相待,热爱读书,沐浴阳光……这些都能使我们的青春愈发生辉,闪出最亮的底色。
请以“青春因
而闪亮”为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
)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
)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3
)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4
)不少于
600
字。
五、其他: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5
分。
6
.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
xián
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
憎
厌。孩子,
这些我都很懂得
,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
chóu
怅。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即使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
尽
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别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冬烘,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得到的少。尤其是近三年来,你不知使我对人生多增了几许深刻的体验,我从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xián
______
烦
憎
______
厌
chóu
______
怅
尽
______
管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______
(3)
以上文段选自《
______
》,文段中“孩子”指的是
______
(人名)。
(4)
作品被誉为“苦心孤诣的教子篇”,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位父亲对孩子的情感和态度,请结合选段内容,举两例做简要分析。
7
.
某校开展“读书节”主题实
2023年安徽宣城三中中考语文冲刺试卷(6月份).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