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中考试卷 语文试卷

2023年广东深圳市龙华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docx

2023年 广东省 DOCX   16页   下载0   浏览54 免费文档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2023年广东深圳市龙华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docx 第1页
剩余15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2023 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2 分。 1 . 以下是知识科普小手册中的四个词条,请选出 不 正 确 的一项(  ) A. 谦辞——古人在日常交谈和书信往来中表示谦虚的言辞。比如《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家君”。 B. 律诗——通常每首四联,一般说来,颔联和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比如《渡荆门送别》的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就是对仗句。 C. 排比——古代散文有时运用排比手法增强文章气势。比如《<孟子>三章》就使用了大量排比句,使得文章极富气势。 D. 表——表,是古代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卑微、恳切。比如《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 二、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 分。 2 . 诗文名作往往承载着丰厚的民族精神文化,请你完成下面的古诗辑录。 【家国情怀】 是木兰“万里赴戎机,( 1 ) ______ ”的奔赴;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2 ) ______ ”的愿望;是陆游“( 3 ) ______ ,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壮志。 【以和为贵】 是《论语》中“( 4 ) ______ ,不亦君子乎”的宽以待人;是苏轼《定风波》中“( 5 ) ______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自适豁达;是《大道之行也》中“选贤与能,( 6 ) ______ ”的和平安宁。 【自强不息】 是《龟虽寿》中千里马虽然老去,依然有着“( 7 ) ______ ,( 8 ) ______ ”驰骋千里的志向;是《行路难》(其一)中虽然千磨万折,仍然葆有“( 9 ) ______ ,( 10 ) ______ ”的坚定信念。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 分。 3 .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7 分。 4 . 请任选你熟知的一种民俗,仿照划线句,补写句子。 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 一扎一绞,如画作般,云南扎染描绘美好的期待;一抛一接,如穿线般,壮族绣球串起两人的姻缘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5 . 班级组织实地考察家乡民俗的活动,请你完善考察步骤。 考察前: 查阅资料,了解民俗 准备笔记本、相机等工具 了解交通路线,联系向导 考察中: 详细记录,摄取音像 采访 ______ 尊重民俗活动,保护环境 考察后: 整理资料,做好分类 汇总采访笔记、照片等资料 讨论分析资料,撰写报告 6 . 家与国是息息相关的。下面是两位同学关于家国关系的讨论,请你把空白处内容补充完整。 小龙:我认为“家国”二字中核心的字眼是“家”,国之本在家,家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归属。木兰代父从军远征万里,立下赫赫战功,亲情和家人是她最坚实的铠甲。 小华:你说的有道理。但我认为 ______ 要求:①观点明确;②紧扣议题;③文明表达。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6 分。 7 . 阅读以下论坛帖子,完成问题。 ㅤㅤ 九( 1 )班同学在“传统文化论坛”中邀请了 4 位嘉宾,就“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现状”开展了一次圆桌讨论,请你参与。 【材料一】 ㅤㅤ 凤凰网小编: ㅤㅤ2022 年 11 月 8 日 -2023 年 1 月 8 日,我在凤凰网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题问卷调查,主题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现状”。共 17059 人参与,大家看看如下数据: (选自《中国青年报》 2023 年 1 月 11 日,有删改) 【材料二】 ㅤㅤ 传统文化爱好者: ㅤㅤ 我认为传统文化渗透在日常生活中。“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朗朗上口的二十四节气歌至今仍在广泛传颂,其中蕴藏着很多生活的智慧。 ㅤㅤ 时间的智慧。按季生产、顺时而食,按季生产,是充分利用自然光、热、水等资源的生产模式,也就意味着能够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顺时而食,在节气饮食文化中的重要表现是“尝新”“尝鲜”,即产即食,不仅食材新鲜营养,还能避免食物存贮等造成的资源浪费。 ㅤㅤ 保健的智慧。惊蛰时节,气温迅速回升,百虫纷纷“惊而出走”,因此民间有抖席子、被褥、衣物的习俗;谷雨除蝎、禁蝎;入梅日将器具置于高阁、以防霉坏;入伏日“洗百病”等,呈现着人们跟着节气过日子的健康生活方式。 ㅤㅤ 守护的智慧。中国节气文化反对“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式的自然资源取用模式,很多地区都流传着“清明前后,挖坑种树”的农谚,鼓励人们植树造林,守护绿水青山。二十四节气还包含着许多有关爱护野生动植物的文化传统,在云南鹤庆,当地会在清明节和冬至日举行“祭鸟节”,当天,人们会喂食鸟儿,绕山踏歌,赞颂鸟儿给人类带来的诸多益处。 (选自《人民日报》 2022 年 11 月 22 日,有删改) 【材料三】 ㅤㅤ 资深网民: ㅤㅤ 资深网民在网络的冲击下,传统文化早就荡然无存了。网络用语早已“溢出”网络边界,从“帅锅”“美眉”到“ yyds ”“绝绝子”,脱胎于网络的新词汇、新句式、新用法层出不穷,被人们广泛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ㅤㅤ 近日,浙江大学汉语言研究所发布《近期互联网语言文字规范调查报告》,调研了过去三年,国内互联网平台上出现的语料约 500 万汉字、 500 幅图片和 500 个视频,发现“不规
2023年广东深圳市龙华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docx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未认证用户 查看用户
该文档于 上传
微信
客服